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课堂育人抓机遇 因课制宜促改革 ——记哲学学院“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系列活动之课堂育人教学研讨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26

本网讯(通讯员 武哲宣)2020年9月24日下午,哲学学院“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系列活动之课堂育人教学研讨会在振华楼B301会议室顺利开展。研讨会主要围绕基于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展开了全面的探讨和分享。学院党委书记龙滔、副书记严璨、副院长李佃来及来自各个教研室的8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严璨主持。

首先,李佃来副院长谈了自己对于本科教学的看法。他强调,大学的使命首先是教学育人,学术研究要与育人工作充分结合,教学工作既要符合学科特色,又要紧跟时代潮流。

接着, “珞珈抗疫·十大线上教学人物”获得者、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白宝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线上教学经验。白老师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他认为经过了一学期的线上教学,虽然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教育的本质不会丢弃,了解学情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只有了解好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因材施教,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白老师指出,线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缺乏外在动机,应该通过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后,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的几位老师分享了课程建设的工作进度、建设经验和教学感悟,并就如何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如何对课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吴昕炜副教授依据自身课程的实际情况,将慕课和课堂实录相结合,作为教学的辅助素材和支撑。

外国哲学教研室苏德超教授提出以对话形式,将“西方哲学史中的科学与人文”作为主题录制一组哲学问题对话类节目,并以此结合编写一本面向大众的教材,以便更好地普及哲学知识。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曲晓艳老师结合心理咨询课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二点看法:一是提炼出一些知识点进行慕课录制以推广心理咨询理念和育人精神;二是通过建设临床心理学的教育基地,打造武汉大学心理咨询的专业品牌。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周可副教授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研室老师们对各自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对原有慕课课程进行更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注入时代活力。

中国哲学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负责的项目是“中国哲学智慧”。她表示,中国哲学智慧的魅力难以用语言描述,是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感受的,并提出在增加慕课授课内容的同时进行课程实录,原汁原味地反映课堂的魅力。

最后,龙滔书记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学院作为“三全育人”的教学基地,一是要注重哲学学科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二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刻苦钻研,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龙书记表示,学院会全力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希望各位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注重长远发展、抓住创新机会,实现教学领域的百花齐放。

此次教学研讨会促进了我院各个学科之间及学科内部的互相了解,贡献了大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经验,为我院课堂革命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