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赴贵州开展“赓续千年文脉,绽放文化华彩”孔学堂研学活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0-08

 

本网讯(通讯员 肖景文 刘云冲)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自信的有益资源。为使哲学学院的同学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精神内涵,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同时感受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2021年9月22日至26日,中国哲学(国学)教研室的沈庭老师带领了学院33名学生组织了“赓续千年文脉,绽放文化华彩”贵州孔学堂研学活动。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严璨书记、辅导员阿尔什尼古丽·叶尔肯老师随队参加研学活动。

正式的活动集中于自23日开始的四天内,即“参观孔学堂”、 “参观阳明文化园”、“参访息烽集中营”以及“参观贵州省博物馆”。

一、“参观孔学堂”

“大成至圣先师”,古代帝王用此封号来尊崇孔子,示天下以宣扬文教,倡明教化之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自然有着重要的价值。2011年3月,经贵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修建一个以推崇孔学、弘扬国学、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基地——贵阳市孔学堂。2013年1月1日,贵阳孔学堂正式对外开放。贵阳孔学堂的文化属性使其成为贵阳市甚至贵州省的重要传统文化传播弘扬机构,很快就具有了颇大的影响力。

大成殿,取名自《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一语。封建时代,孔子作为制作“王道”的圣人,一直享受着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尊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儒学中的有益资源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3日,游学队伍乘车至贵州孔学堂,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大成殿、阳明馆等主要建筑并聆听了有关孔子和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

与此同时,孔学堂正式挂牌成为“武汉大学实践育人基地”。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将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常态化、正规化。

相信这次合作可以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师生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精神内涵提供更多机会。

二、“参观阳明文化园、参访息烽集中营”

王阳明被尊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千古圣人。25日上午,游学队伍乘大巴前往修文县拜访阳明生龙场悟道旧址,来感受和学习先生的不朽学说。

以王阳明在任修文驿丞期间的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阳明文化园在入口广场处立有石柱八根,象征着龙场悟道后发展起来的阳明思想八大学派;园中更有阳明先生遗爱处——悟道时所居的小山洞,以及阳明先生手植古树、王文成公祠等古迹。

阳明先生遗爱处

游学队伍跟随导游详细了解了王阳明的早期生平以及龙场悟道期间的细节轶事等,并且聆听了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主要思想的简要阐述以及阳明先生学作圣人的人生追求。青年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要立大志,知行合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三、参访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有数百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先后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日下午,游学队伍参访了位于贵州省息烽县的息烽集中营。游学队伍在导游带领下先后参访了文字讲解展区以及实物遗址展区,并亲身体验了牢房中阴暗潮湿、狭窄逼仄的环境。

参观息烽集中营时的整体氛围是严肃、凝重的。哲学学院师生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缅怀先烈,重温那一段黑暗的历史。

息烽集中营旧大门

同学们深刻了解了当年革命工作者所处的险恶环境和艰苦条件,对于革命先辈表示了真诚的敬意与缅怀。

四、“参观贵州省博物馆”

26日上午,游学队伍抵达贵州省博物馆展开游览。博物馆第一层展示了诸多贵州省内少数民族的服饰、传统等人文地理要素,令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和独特风俗。

苗族服饰

博物馆第二层则摆满了了贵州省内洪荒年代的恐龙化石、骨架等诸多展品,使同学们惊叹不已。最后,第三层则从古至今展示了人类在贵州省内的活动,从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到新中国时期的挂画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同学们在参观途中也更加了解贵州省的历史与社会,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五、总结

通过贵州孔学堂的研学实践极大地勉励了哲院游学同学们,鼓励同学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