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师生参加第十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9-12

91日至2日,第十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在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举行。来自南北五校哲学院系的50余位师生欢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举。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储昭华教授等教师代表及5位博士生应邀参加了活动。

91日上午,论坛在台湾政治大学百年楼拉开帷幕。该校哲学系主任郑光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年才俊之间的交流、促进与学习。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北京大学杨学功教授、中山大学刘伟教授及我院储昭华教授分别发言。

储昭华教授赞扬了历年来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的坚守,认为这是与会各高校教师与学生学术成长非常重要的平台。他勉励各位博士生进行有价值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感谢主办方的精心安排。

在为期近两天的论坛中,与会青年才俊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领域开展学术报告。会上研讨充分,气氛热烈。与会点评专家从学理知识、思维模式、问题意识、文章构架、论证方式、学术规范等角度进行了精彩、专业而不乏尖锐的点评。

我院李刚、乐旭顺、刘海龙、曾允、梁灿5位博士生作了论文报告。李刚作了《<太一生水>新探——论<太一生水>在老子和黄老之学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的报告。报告结论得到了中山大学刘伟教授的认同。刘伟教授就“太一”观念的流传,“水”的宇宙生成论在后世的流传与淡化,以及气化宇宙论的逐渐形成等方面和李刚同学展开了深入讨论。

乐旭顺介绍了马里翁的偶像与圣象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庄子的无用之用概念。台湾政治大学张国贤教授就解读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且围绕庄子无用之用的层次差异以及物用概念在庄子文本中的展开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交流。

刘海龙作了题为《从“科玄之争”到“索卡尔论战”——东西方科学与人文争鸣的比较与超越》的报告。复旦大学王聚教授肯定了论文对于论战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同时也从认识论的维度对争论的解决发表了见解。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生张佑祯与复旦大学博士生张新等同学就争论的对话机制和历史脉络与刘海龙进行了延伸性探讨。

曾允从“他者是否等同他心”的问题入手,对自然化现象学的他者研究进行了反思。复旦大学李麒麟教授从心灵哲学的角度,对他心问题的理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补充。台湾政治大学的汪文圣教授结合胡塞尔晚年作品对自然化概念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梁灿做了题目为《从直观到情绪——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认知哲学之继承与突破》的报告。台湾政治大学汪文圣教授指出了报告中现象学的理论分析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各分场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博士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很好地开阔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刘海龙认为,除了会议报告点评与问答得到的提高外,通过与其他高校专业同学的交流,还使他对专业研究旨趣与学科前沿有了更多了解。(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