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哲院  >  正文

【时代在线】中国学争议指向文化强国路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9-17

[摘要]中国学争议背后,其实是当下中国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输出的大问题。

一场燕京学堂风波让“中国学”这个词从学术圈的孤岛飞入寻常百姓的汪洋。如钱理群先生所言,燕京学堂的要害不在选址,而在“中国学”。

“中国学”的提法,显然是有意与久已存在的海外“汉学”或“中国研究”划开界限,可以确认它将成为显学,因为它切中这个历史转折年代的要害—如何重建“中国”的历史和当代叙述,以及如何确认中国文明主体认同。

中国学争议背后,其实是当下中国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输出的大问题。告别弱国心态,建设强国文化,建设强国的国民性格,都将是未来中国思想界致力解决的问题。民族复兴,需要这样的人心建设工程、思想建设工程。而这些,都要依靠市场,通过真正激发民间活力来完成。 (韩十洲)

白彤东:让中国传统回应西方挑战

时周特约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建设文化强国应发展强国文化”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李光金 发自广州

如何看待文化建设在整体改革中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上继续破局?带着这些问题,时代周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富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王鸿刚。

中国特色,世界气派

对于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彭富春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建设文化强国,应发展强国文化。只有强国文化才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才能强国。”他说:“我们需要的强国文化是要有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利于国家复兴的文化;源自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气派。”

“面对传统文化,不能为了继承而继承,要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有正能量,在当代世界有生命力。”彭富春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

对于目前国民“信仰”缺失或者说危机,彭富春提出了“人心建设工程”,他认为应该从法律意识、道德层面、信念三个方面实现。亦如习近平著作《之江新语》中所讲: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智、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升华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

前段时间,北大校方准备用静园做学堂和学舍,建燕京学堂,培养“一年制中国学硕士”,这件事从校内事件变成公共事件。彭富春认为:“国学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最糟糕的是商业化,拿本三字经、弟子规就是国学,就开班挣钱,非常荒唐;其次是‘宗教化’,借儒家、道家、佛学的一些东西装神弄鬼,对人进行精神禁锢,以至骗财骗色;再者是表演型的国学,例如以为穿汉服、下跪叩头就算尊重传统了,很可笑;还有一种是‘政治型’的国学,宣传主奴意识,例如有些老板,在办公室、厂房里挂满弟子规、孔孟言,通过这些控制员工思想,其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需要的是遵守法律、尊重市场。”

如今文化立法工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仍未跟上现实需要,彭富春认为:“我们当前的一些立法还存在很多空白地带,例如面对国学热,什么是国学都尚无定论,开设国学班,应该用什么教材,课程怎么设置,师资配备要怎么,都没有明确规定,还比如面对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版权保护立法也没跟上。”从具体原因来看,他认为,这与文化体制仍处于混沌状态,很多仍是事业单位,与市场经营还没有实现分开,整个文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分工不明确有关,需要加快改革步伐。

用市场手段助力文化走出去

目前,在中国和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各种文化交流机制陆续搭建,并形成文化展示、学生互访、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汉语热当下已经成为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鸿刚认为这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从经济方面看,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如能通过学习汉语为自己增添一项就业技能,无疑对各国青年而言具有巨大吸引力。从社会背景看,随着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交流日渐深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反求诸己”、“天人合一”、“处虚守静”等哲学思想,也会引起各国学者和一般民众的强烈兴趣。

提到“文化外交”,必谈及孔子学院。其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大使”,已经走过十年时间。其设立是中国主动、系统地对外展示文化形象、推广文化理念的重要尝试。在过去10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其传播内容仍主要以语言教学为主、缺乏系统的文化理念灌输,文化内容主要以传统为主、缺乏现代气息等。王鸿刚认为:“这是中国的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国际地位等深层因素决定的,同时也与整体的文化外交和文化传播战略有关,属于阶段性的现象。未来,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战略部署更加主动和更加成熟,这些都是可以适时改进的。其关键,乃是从内部做起,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积极鼓励创新精神,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切实将中国打造为现代文化强国。”

时代在线 Time-Weekly.com 2014-09-04 0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