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共同富裕与社会正义”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2-23

本网讯(通迅员秦道先)2021年12月18日,“共同富裕与社会正义”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武汉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承办。会议获得了中国伦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征文通知一经发布,各方学者和学生积极响应,收到投稿100余篇。会议突破疫情下的空间壁垒,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及校内外师生,在武汉大学振华楼B214报告厅和腾讯会议平台共同与会,就研讨会主题展开了精彩交流和深入探讨。

18日上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江进教授主持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对共同富裕与社会正义这一会议主题的感想,并向大家重点介绍了武汉大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专业,肯定此次会议对共同富裕作出深度阐释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哲学学院教授李建华在致辞中向线上线下所有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强调了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优良传统:瞄准党和国家政府的重大理论命题和中国当代政治实践,坚持学术真理。政治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靳凤林教授在致辞中对参加会议的各界同仁表示欢迎,就共同富裕问题的背景和地位作出了梳理和阐释,同时与大家分享了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 ”的会议伦理规则。

学术研讨会共进行五场主旨报告。

上午第一场主旨报告由《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伦理学研究》副主编王泽应在《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对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创新性发展》的报告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在四个方面的体现,认为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正义观有创造性贡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木才教授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几大难题》的报告中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四大挑战凝练为:人口规模巨大、低收入群体庞大、区域差异拉大、国际差距较大。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高山教授在《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的报告中,主要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反思共同富裕中的相对剥夺问题,并详细论证了消除或减少相对剥夺感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中央党校哲学部朱辉宇教授在《推进共同富裕与构建中国现代性》的报告中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共同富裕问题体现了建构中国式现代性的内在逻辑。

第二场主旨汇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建华教授主持。中央党校哲学部靳凤林教授在《全球正义与权力、资本、劳动的国际伦理冲突》的报告中聚焦于全球不平等问题,他强调,只有实现主权国家、跨国资本和劳工利益三者间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建立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静云教授的报告题为《共同富裕:从不完全正义走向完全正义》,她表示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来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内涵,并据此论证实现共同富裕是从不完全正义走向完全正义、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石教授在《共同富裕的三个目标——从分配正义的角度看》的报告中指出分配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共同富裕的三个目标为:覆盖全民的、均质的社会保障体系;跨区域的、优质的公立教育;贫富差距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谨平教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伦理内涵》的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劳动与劳动者对劳动主体的回归,从而彻底把人们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中解放出来,充分尊重劳动及劳动成果,让人们能充分地共享个人和社会劳动成果。

 

    下午第一场主旨报告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勇教授主持。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彭柏林教授在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的共享伦理意蕴》的报告中从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主体性两方面阐述了志愿服务。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祥教授在《共同富裕:社会正义的中国实践及其世界意义》中报告了共同富裕的政治伦理意蕴、共同富裕与社会正义、其中国实践及其世界意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吴琳教授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显著特征的逻辑意蕴》的报告中从认识论、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制度论的角度诠释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卉昕教授的《脱贫攻坚精神的伦理向度》分别从伦理责任、伦理结构、实践伦理导向三个维度揭示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伦理向度。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颜红副教授在《大数据时代实现社会正义的媒体运用研究》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全民传媒素养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正义。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彭柏林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学院龚天平教授在《伦理学视阈的社会偏好》的报告中从社会偏好的伦理本质、伦理根基、伦理引导三方面,论述社会偏好并非仅是行为和实验经济学范畴,同时也是伦理学范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葛四友教授在《劳动价值论、正义与共同富裕》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一定有正义理论,而且修正后的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社会正义及共同富裕问题上仍发挥重大作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袁超副教授在《城市空间正义的“承认”转向及问题视阈》中从底线、身份及属地承认三方面指出承认比分配更重要,以承认去统摄、弥补分配正义在道德情感层面的缺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孙晓静在《基于人类繁荣路径:既是乌托邦的,也是科学的》中解释了什么是基于人类繁荣的平等理论,并强调应当以包容性、开放性、以有差异性的个体为现实基础,追求繁荣的多样化。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礼银教授主持。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全胜教授在《“真正的共同体”是正义的共同体吗?——兼论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内涵》的报告中基于分配正义、法权正义、政治正义、社会正义的视角回答“真正的共同体”是正义的共同体。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讲师王晶在《论青年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汇报中论证了青年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并将青年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英杰的报告题为《从马克思平等观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平等观的演进逻辑、理论内涵,以及作为当代关照的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苏翎清副教授在《土地伦理与共同富裕——论国外对房地产税问题治理的初探》的报告中从土地伦理与居住正义出发,对居住权进行讨论,对当下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控效果不但不显著反而出现房价越调越高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闭幕式上,李建华教授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及会务人员的服务工作。同时,他总结了会议主题,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鼓励大家多出成果,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