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英国肯特大学荣休教授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进步概念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0-29


本网讯(通讯员:陈静 闵婕)2018年10月19日晚间六点半,我院邀请了英国肯特大学荣休教授肖恩·塞耶斯在教三楼103开展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进步概念”的讲座。讲座由我院何萍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何萍老师对肖恩·塞耶斯教授作了介绍,并讲解了进步观在当代研究中的意义,强调以经济和技术为标准的工业化模式虽然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但生态等一系列后现代问题相继产生,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进步观是不是正确?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进步观?当今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所谓的“进步”应该以文化标准。

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塞耶斯教授首先提出了两种进步观:第一种是一种通常的进步观,强调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种是马克思的进步观,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积极的进步观,而是展现了更复杂的内容,其中尤其包含了一种自否定和矛盾性的因素。这种进步观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对传统社会的摧毁过程中。而马克思对待传统和现代化的态度也体现在这种进步观中:即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对传统社会的摧毁,但这仍然是一种革命性的建设力量。马克思并没有对这种摧毁感到遗憾。塞耶斯教授提出,恩格斯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就已经描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特征。圈地运动打破了田园般的乡村生活,人们被迫进入工业生活之中,而工业生活却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道德带来了摧残。即使工人的状况如此不堪,恩格斯依然认为这种生活存在着积极的一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拓展、人们的意识和生活状况得到改变等。恩格斯从否定中看到积极,他相信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对人是解放的力量。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描述,塞耶斯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进步”并不纯粹由经济,技术等因素组成,更重要的是包含着人类价值的实现。虽然马克思认为工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积极的,但他并不试图证明或宽恕它们发生的破坏性方式,而是试图描述和理解这一点。而这正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即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只有通过消极,积极才能实现。马克思在1853年写的两篇关于英国在印度统治的文章中也提到了类似的主题。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乡村生产方式,却最终带去了民主和平等的观念。那么,马克思是否是用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东方文化?的确,有时马克思用以描述印度社会的语言是可悲的和不可接受的,然而,这并不应该妨碍我们去了解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一旦要用“进步”的观点进行文明之间的比较,那么总会有高低之分。当今,西方文明事实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主导地位,而有些文明则日渐衰退,濒临灭绝。这种事实证明,马克思并不是用一种民族中心的态度来评价文明,而是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新旧交替——他所轻视的,只是前资本主义的乡村生活方式,而并不局限于东西之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马克思其实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现代主义者。

讲座第二部分,塞耶斯教授对中国问题提出了思考。教授在七十年代曾经到访过中国,当时中国正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经济落后。然而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一跃进入了世界聚焦的国家之列。教授本人也将这种“进步”和这次的讲座内容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中国经济进步所带来的人民精神面貌和文化思想发展的感悟和切身体会,并承认和赞赏中国的进步。

演讲结束后,各位同学对教授所讲进行了积极的提问,教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片提供:李怡 陈静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