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台湾学生书局】郭齐勇新著:《郭齐勇新儒学论文精选集》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02


书名:《郭齐勇新儒学论文精选集》

作者:郭齐勇

出版社: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年:2020年5月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大传统中生长出来的、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20世纪中国最具有根源性的思想文化的流派,是在现代中国反思与批判片面的现代性(包括全盘西化或俄化)的思想流派,也是在现代中国积极吸纳西学、与西学对话,又重建传统并与传统对话的最有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流派。这一思潮是非官方、非主流的,其代表人物都是在野的公共知识分子,故深具批判性与反思性,又是专家、学者兼教师,在哲学、史学与教育界等领域有着卓尔不群的建树。这一思潮发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既有终极性的信念信仰,又不与自然或科学相对立,坚持社会文化理想与具体理性,扬弃工具理性,开启了21世纪中国重释、重建传统与批判现代性弊症的文化走向,又延续至今,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继续发挥着积极健康的作用。在西化思潮席卷全球、包举宇内的时代,国人把儒学弃之如蔽屣,洋人视儒学为博物馆、图书馆,当此情势下,有现当代新儒家兴焉。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正视儒学为活的生命,真正能继承、解读、弘扬儒学的真精神,创造性地转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资源在内的传统文化,把中华文明的精华贡献给全人类,积极参与世界与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其功甚伟!所以,这一学派虽然很小,影响力有限,在台湾也是寂寞的,但因思想深刻,不随波逐流,值得人们珍视。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形成于1915-1927年发生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与1923至1924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期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马一浮等。以上也可以视为本思潮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后的三个阶段,时空转移,颇有意思。第二阶段发生在抗战时期与胜利之后的中国大陆,第三阶段发生在1950至1970年代的台湾与香港地区,第四阶段发生在1970至1990年代的海外(主要是美国),改革开放后又由一些华人学者带回中国大陆。第一阶段可以简称为五四以后的新儒学(家),第二阶段可以简称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家),第三阶段可以简称为港台新儒学(家),第四阶段可以简称为海外新儒学(家),改革开放后返输中国大陆。其代表人物包括三代四群十六人:第一代第一群: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第一代第二群: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第四群: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此外,现代新儒家阵营中,还应包括如下人物:陈荣捷、陈大齐、谢幼伟、张其昀、胡秋原等。

随着对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与人物研究的开展,两岸三地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本丛书名为:当代新儒学丛书。丛书主编是高柏园教授与在下。拟收辑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学者论文多寡长短不限,也不论其是否曾经发表出版。每册书后附作者简介,与该作者新儒学研究论著目录。

本丛书各册拟于2020年及以后陆续出版,衷心感谢各位作者及学生书局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恳望得到学术界、读书界的朋友们的指教!

是为序。

郭齐勇2019年夏天于山东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