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 正文
刘国胜:用哲学铸造民族的灵魂 ——纪念我的导师陶德麟先生


  • 2020年,对于武汉、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来说,注定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而这个民族的巨大苦难,在今天又因为一位哲学家的不幸逝世而变得更加不寻常、不一般。陶德麟先生,这位当代中国学界最杰出的、最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之一,在我们共克时艰、共迎胜利之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这个伟大国度和人民,离开了他战斗和奉献一生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凡是听到他逝世的人,无不感到难过,对其道德、文章都怀崇敬之情。作为先生晚年悉心指导的少数几个关门弟子,我此时此刻更是悲痛万分,内心茫然。这个精神上的痛苦,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因为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在场而更加深入。

    先生幼时从父母学习,国学深厚;进入省实验中学,是先生求学求索的重要阶段。先生后在战乱中随校来到湖北恩施,在那里了度过了一段清贫的青春岁月。先生后来回忆那个求学经历,反复强调民族独立、国家强大之重要。也就是从那时起,将个人奋斗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成为他自觉的民族意识。学校返迁武汉后,先生已经能用哲学思考历史和现实,并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不满18岁的先生进入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武汉大学的读书时代,是先生自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先生政治上的进步和学业上的优秀,1953年大学毕业留校并担任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先生的科研助手,从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学术人生。

    纵观先生毕生的理论创作,他的学术研究可以说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领域。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都有独到的发现和论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是理论界学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他在实践标准问题上的深入和系统阐述,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贡献了哲学家的思想智慧。为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了深入的、全面的论述,科学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性问题,这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界碑。先生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领域作出了卓越的创造,而且也对哲学本身也作了严密思考,这成为我们对哲学认识的重要来源。先生指出:“不管哲学家自己的想法如何,哲学的最深层的根基还是对人自身处境的关注和思索、理解和追求”,“哲学的高度抽象性并不说明它与现实生活无关,恰恰相反,它终究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智慧,是高耸云霄而又普照现实的阳光”,“一个没有哲学思想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不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伟大足迹的民族”。这些重要论述,科学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哲学的深刻认识。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他所留下来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而且还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理论表达。

    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在理论上的重要发现,而且也表现在他在实践上的重要活动。先生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创始人,是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先生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指导和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已成为所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先生在担任武汉大学期间,为了武汉大学各项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贡献了重要智慧和力量。先生认为,为人的大“格”必须恪守,但个性不能压抑;人才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像流水线那样生产,必须使他们各有特点、各展所长、千姿百态、群星灿烂。凡是受过先生教育、教学的,无不感念先生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的教育家的理念和情怀。

    先生英年成才,学播海外,但为人谦逊,待人真诚。凡是接触过先生的人,无不为先生坦荡的胸怀、渊博的学识、诚恳的态度、儒雅的谈吐所折服。先生信仰坚定,意志坚韧,气节高尚。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先生面临生死考验,从不惧怕。先生经历了“假枪毙”、“坐闷车”、“打乱棍”等非人遭遇,更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劳动改造”,音信全无,与亲人完全失去联系,备受折磨和歧视,但就是这种“九死一生”的悲惨遭遇,也没有动摇先生对党的信仰、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信仰。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我就读先生门下虽然比较晚,但先生对我关心和疼爱有加。我每次取得一点进步,先生都为我高兴!记得有一次和张三萍师姐、陈翠芳师姐去拜见先生时,先生对在座的弟子和客人说,国胜近来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然后一一列出。先生对待我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视我们弟子为至亲的亲人,不仅在学业上精心培养,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而且也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和关心。在我的专著出版之际,先生亲自撰写长篇序言进行热情介绍和鼓励。先生还为我学术上、工作上的事情不断操心、帮助。而我对于先生,所做的却甚少。虽然在编辑《陶德麟先生八十华诞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文集》过程中,我承担了一点点具体工作,和先生、和学界有较多书信往来,先生却对此念念不忘,说我做了很多事。这就是先生人格高尚之处。先生对他人、对后学提携有加,但却从不表功;学生为老师做了一点点事情,但先生却永记于心,一再表扬。

    如今先生驾鹤西去,学界失去了一位大家,学生失去了一位导师。我们再也不能在先生面前听他讲授哲学故事、漫谈人生真谛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先生安息,我辈努力!

    我将以先生的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爱智求真与忧国忧民的统一,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回答时代提出的哲学问题,为人类留下一些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财富!

    先生走好!先生千古!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国胜 敬书

    2020.5.25

    附挽联:

    德者仁者毕生忧国忧民历尽苦难辉煌初心不改师生楷模

    学者智者始终求是求真创新思想方法信仰弥坚后学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