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 正文
崔继新:沉痛悼念恩师陶德麟先生
  • 惊闻陶先生逝世的噩耗,我感觉有些恍惚,简直难以置信!就在一个月前,先生还打来电话关心我博士论文的写作情况,安排汪信砚老师具体指导后续工作。近些年先生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当时没有多想,只是请先生多多保重身体,并约定待疫情结束再去当面聆听教诲。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永别!

    回想从与先生相识到拜入先生门下,往事历历在目。

    初识先生大名,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先生主持修订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使我们的专业必读书。当时学校附近的书店买不到这本书,为此还专门跑到朝内大街166号人民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没想到这一趟,竟让我与人民出版社与陶先生结下了缘分,这可能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硕士毕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由于俄语专长,我被分配到负责马列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出版的马列国际编辑室。掌握本领域学术动态是编辑的必修课,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读了先生更多的著作,对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有了更多的了解。2012年底,先生领衔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一书出版,我也因为这个机缘第一次见到陶先生。

    先生的大家风范自不必多言,几件小事,可见先生的高贵品格。

    先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记得第一次见到先生,他就问我很多位人民社老领导、老编辑的情况,感觉先生比我更熟悉人民社老一辈出版家。后来交往多了才知道,这些老同志都是先生的老朋友,在拨乱反正的年代他们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这些老朋友对先生的帮助,先生总是念念不忘,每次都反复叮嘱我见到这些老同志一定替他问好。

    先生是一个豁达的人。与先生闲聊,偶尔也会提起下放劳动的经历。先生最常说的就是,那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天天推车干体力活,有时间了读读书,不多想!先生说。甚至还要感谢那段岁月,感谢艰苦的体力劳动,能够排解,不用整天胡思乱想,人面对逆境想法太多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对那些整过他的人,先生都很大度,说他们也有不得已的地方,已经过去了。这样的豁达,可能也与先生研究辩证法有关吧,甚至先生关于吸烟问题的“小任性”都充满了辩证的智慧。

    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认识与实践》一书的出版过程中,先生要求我把校样寄给他,他再看一下,没想到收到先生寄回的校样,上面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全是先生亲笔批改的笔迹。2016年我拜入先生门下,学习期间近距离体会了先生的博学与睿智,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先生对学问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学术问题上先生强调最多的就是“认真”。从制定学习计划,到选择论文题目,都能感受到先生的“认真”。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每次当面向先生请教我都提醒自己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但每次都不能如愿,因为先生总会从我提出的问题出发引导我做更深入的思考。

    先生边吸氧边解答我疑问的场景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红烛精神最好的诠释!先生教诲之恩终身难忘!

    先生已逝,先生之风永存!恩师陶德麟先生千古!


    学生崔继新 敬挽


    (崔继新,2016级博士研究生,人民出版社马列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