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 正文
杨鲜兰:怀念恩师陶德麟先生

  • 我的恩师陶德麟先生仙逝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茫然、惊慌、悲痛,几天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常在脑海里浮现,恩师对我的教导使我受益终生。

    我36岁才师从陶德麟先生,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之前由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我一直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愿望,但是很难付诸行动,直到2000年才下定决心准备考博,而且下定决心报考陶老师的博士生,虽然我知道有很大的难度,但这是我的梦想,我需要努力试试。当我联系上陶老师时,他鼓励我参加考试,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克服困难,认真备考,终于在2001年上半年武汉大学博士生考试中如愿以偿,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终于来到武汉大学上学了,我终于成为陶老师的学生了!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少给老师添麻烦,因为我是在职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而且在单位的工作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而我又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不想让老师失望,因此,上学的开始我见到老师时会有些紧张,心理压力非常大,陶老师知道了我的想法后,总是鼓励我,见面时会问问我的工作、我的家庭等情况,他跟我父亲是同时代的,比我的父亲大几岁,慢慢的我见到老师就不那么紧张了,觉得老师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么威严,更像一个慈父。

    随着学习的全面展开,我的研究视野拓宽了,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一个直到今天还在做的研究主题:人的发展。这要归功于老师对我学习的宽容,记得在学习的第一年,我经常找老师谈我的研究想法,一下子这个主题,一下子那个主题,每次老师听后,只顺着我说的主题给我分析研究思路,好像老师什么都知道,无所不能,真是大家啊。通过老师的指导,我再去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写读书笔记,这一过程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启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随着我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我逐步集中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同时,围绕着这一主题也积累了不少资料,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自己做了博士生导师之后,才感觉老师的做法真是太高明了。

    当然,老师对我的学习要求还是非常严的,尤其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虽然题目是我自己选的,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开题,什么时候才能提交答辩,老师把关很严,对论文的框架、内容,老师指导很细,我提交完整论文给他审阅,他会逐字逐句的修改,连标点都不放过,有好几次我看到回传论文的修改稿都是凌晨2点钟、3点钟,老师那时已经70多岁了,还在为我的论文这么操心,我实在不忍心,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完成论文,而且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论文,不能给老师添太大的麻烦。

    老师是一位大家,不仅是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更重要是老师把他的学问做在中国的大地上。他始终认为,哲学虽然是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是仿佛“高悬在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它的根基是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老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6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中国化、大众化,他说:“爱智求真与忧国忧民的统一,是我为之神往而不敢不勉的箴言”,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反复强调良好学风和文风的重要性。他教导我们说,同一个思想可以有无穷多的不同表达方式,但还是以力求清楚明白为好,要善于以清楚明晰的语言表述很复杂的哲学问题。他批评那种为了追求所谓的“哲学味”,而把哲学论文写得艰深晦涩,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他说,一篇文章有没有“哲学味”,在于文章论述的是不是哲学问题,有没有哲学思想,而不在于文字上是否艰深难解。他还说,哲学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我们应当让她从“天上”回到“地上”来。读过老师的文章,无论哪个时期的、什么内容的,都能读出文字优美、内容深邃的好文章,似乎找不出多余的话。我虽然不及老师的情怀、学识,但作为学生,我受益匪浅,我也一直在学习、在传承。在老师的熏陶和感召下,我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添砖加瓦,这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和职责。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力量吧。

    老师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是一个很有定力的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他都有一颗坚强的心、乐观的心。有一次听他讲在“文革”时一家人所受的影响,他本人挨打,语气平静,我在想,老师是多么坚强的人啊,那样的艰苦环境他都没有被打垮、没有被吓倒,他仍然爱真理,爱党,爱国家,爱人民。后来,他高龄了,还在做着研究工作,我很钦佩老师老骥伏枥的精神,有时候也会劝老师多休息多保重,但老师还是离不开他所热爱的事业。老师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我感觉工作很累,想偷懒时,想到老师的精神,我没有理由不勤奋工作、努力奋斗。这次新冠疫情来袭,老师在医院里很关心疫情情况,当他得知全国的疫情特别是武汉的疫情得到很好控制时,非常高兴,3月5日给我发了一段他录制的视频,说“亲人们,在这次抗击凶恶的新病毒的时候,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大获全胜啊,人人都是胜利者。”看了这段视频,我泪流满面,老师一脸的笑容、一脸的幸福让我非常感慨,他是一个生病的老人,更是一个不屈的战士。

    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有一件在老师看来可能是小事,而我却特别珍惜的事情。有一次约好到他家里去汇报学习情况,但老师临时有事,又无法及时联系到我,他就用毛笔写了一张便条让师母转给我,语言非常精炼,特别是书法非常漂亮,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师的字,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张便条。后来我有一本老师的《学步履痕》,才明白老师语言、文字、文章的功力可是有厚重积累的。

    老师对我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为能成为老师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要向老师学习的东西很多,虽然无法企及,但一定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恩师千古,恩师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学生:杨鲜兰

    2020年5月27日

    杨鲜兰:汉江师范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