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名家  >  正文

范寿康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5-08-11

范寿康,字允藏。1896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上虞。1913年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1923年获教育与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主编《教育大词典》。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秘书长。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1932年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3年8月至1938年4月,范寿康任国立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育系教授,主讲“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哲学概论”、“希腊哲学研究”等课程,以通俗严谨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五四”时期就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者,他在课程中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受到进步同学的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兼任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主编、出版委员会委员,教授会主席等职。

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后,范寿康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兼第七处处长,协助郭沫若领导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此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国际研究室主任、政治部设计委员,行政院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在台任教育处长时,为弘扬祖国文化、普及国语,作过许多贡献。1970年退休。1982年4月18日从台湾经美国辗转回北京定居,积极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同年12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83年2月27日逝世,终年86岁。

范寿康毕生从事哲学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治学严谨、勤于探索。他一生出版著作近30部,发表论文二、三百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作为教育学家的范寿康,出版了《个性教育》、《教育哲学大纲》、《各科教学法》、《近代六大教育思想家》等教育学专著,主要作品结集为《范寿康教育文集》,至今仍有出版;作为我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编著了《哲学通论》、《美学概论》、《艺术之本质》、《朱子及其哲学》、《中国哲学史通论》、《现代德国哲学概论》等一系列哲学教材,并编译了《认识论》、《康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小册子,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范寿康在哲学领域涉猎极广又多有建树。他在《哲学通论》的自序中指出,哲学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是一种“澈底求真”的精神,并在哲学探索中如是要求自己,在许多方面有独特见解。在世纪初有名的“科玄”之争中,范寿康作为中间派的代表有较合理的主张,如认为应该区分科学与规范科学,前者(比如生物学、心理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比如伦理学和美学)说明“应该怎样”的问题。而他在美学领域提倡生命美学,这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先进。范寿康在学术上服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早在1921年,他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学说。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他指出对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既不能因为是国粹就一味接收,也不能因为是“洋货”就全盘摒弃,“一定要分清外国学术思想何者与中国有益,何者与中国有损,采用外国学术之时务宜取长舍短”(《中国学术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安徽教育》第3卷第2期,1932年。)。

范寿康教授,作为当代知名学者,著名教育学家,图书馆学家,心底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一生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着自己。他为祖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为祖国统一事业所做的努力,映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开阔胸襟和崇高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