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名家  >  正文

夏甄陶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5-08-11

夏甄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字谡波,笔名耶冰。

1950年9月,夏甄陶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他遂转入北大哲学系,后又就读于北大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班。1954年毕业后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他调到地质部政治学校教授哲学。50到60年代,他主要关注中国哲学的研究发展。

1975年9月,夏甄陶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研究工作。文革结束,他从哲学的理性高度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反思,撰写了一系列反对“四人帮”的哲学论文,对其唯意志论、“权力意志论”、和权力实用主义等进行揭露和剖析,并在全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思想理论。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担任首届研究生导师,197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兼任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副主任,1982年任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院务委员和学位委员,1983年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9月,夏甄陶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认识论分会会长;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论及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的编写工作。

70年代到80年代,这是他哲学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夏甄陶哲学的研究领域充分扩展,主要是从事认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70年代末,夏甄陶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从认识论研究入手开始了更深入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他陆续发表了《真理是具体的》、《实践的特性和真理的标准》等论文,在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正本清源,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2年,《关于目的的哲学》一书出版,这部著作将认识论哲学本体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融为一体,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称道。1986到1987年夏甄陶又出版了《认识论引论》一书,这些成果标志着他关于现代认识论的研究进入到了系统和全面的时期,从而也将我国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9年,由他主持并组织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成果《认识发生论》出版。这项成果不仅对人们尚未关注的问题作了开拓性探索,也使我国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了。

进入90年代后,夏甄陶的哲学探索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和方向迈进。他对中国哲学展开新的研究,创作了近80万字的巨著《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趋于深化和成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6年出版了《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人学逐渐成为哲学发展的热点,对其研究将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此时,夏甄陶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人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论文《人的普遍性》、《人——关系、活动和发展》等;著作《人是什么—— 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人的观念》。同时,他在更广阔的基础上进行人类思维活动的探究,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

夏甄陶勤于科研,治学严谨,力求创新且卓有成效,数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于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在历经50余年的学习工作和研究后,他已是著作等身,且已桃李芬芳。对夏甄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社会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推崇,并因此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国家和国际上的承认。1988年,他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享受政府津贴。他的传记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并授予国际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