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读心术’”——哲学学院第22次教师午餐会顺利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5-21
本网讯(通讯员王云帆)5月16日中午,哲学学院第22次教师午餐研讨会在振华楼B214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午餐会由应用心理学教研室的白宝玉老师作题为“心理学中的‘读心术’”的讲座汇报,活动由刘乐恒老师主持,学院30余名老师参与了本次午餐研讨会。
白宝玉老师从本次汇报的题目入手,指出读心术意为快速而深入地理解一个人,即“心智化”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同样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心智化是指通过识别、反思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行为、意图、打算等,从而理解自我、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通过心理学的刻意练习,可以找寻到“莫名其妙”“无理取闹”等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表现为具有“读心术”。
白宝玉老师通过举例生动地说明了“心智化”在生活中的表现。对自己而言,“心智化”体现在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与吸收,认可自己而接受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心智化”不仅要求“自己过好”,也要看到对方的好、对彼此的需求有了解,从而让自己以饱满的状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爱。
随后,白宝玉老师以自己女儿意外掉落爆米花,反而责备作为父亲的自己的案例,说明爱一个人的前提是理解,并提出了“萨提亚冰山模型”作为快速而深入地理解一个人的进路。他先以“自我”“他人”“具体事情”三个因素作为人的存在状态,并将不同人侧重不同因素而产生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归纳为“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即人是具有差异性的;又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向我们说明了在冰山模型中,直观表现出的“行为”,以及掩藏在海平面下的“应对方式”“感受与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我是”,通过冰山模型,差异性的人能够在我们眼前鲜活地呈现。最后,白宝玉老师指出希望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增加理解、提高“心智化”水平,而让自己的爱得到充分表达。
在白宝玉老师精彩的汇报结束后,各位老师分别就白宝玉老师的汇报内容发表了见解并从多角度展开讨论,老师们围绕爱与理解的关系、怎样在教学实务中实现老师与同学的融洽交流、如何面对教育心理学中“规则”与“关系”的悖论、对孩子的过度肯定是否会影响其成长、从形而上学角度解决人的三次诞生与“自我”的逻辑一贯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摄影:王云帆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