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哲学学院本科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6-01

本网讯(通讯员蔡梓洋)盛夏稻香,荞麦生花。2021年5月30日,为帮助同学们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尊重劳动,忆苦思甜,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和动手能力,哲学学院本科生在本科生辅导员李懿老师和阿尔深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2021年哲学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上午的武汉建筑博物馆参访、翻地播种劳动实践、午间的自主自理烹饪和下午的“罗马炮架搭建”团队素质拓展。 

 

武汉建筑博物馆参访

“汉苑唐宫筑重楼,工心匠手看神州。”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武汉建筑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访了建筑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展厅。“过去”展厅中主要展示了有中国古代的传统历史建筑和技艺的介绍,和现代历史学、建筑学的相关研究。如五台寺为了供奉文殊菩萨而设置的“八柱七门”设计,名列“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都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来自历史的温度。“现代”展厅展示出了现代中国蓬勃发展的一面和现代建筑科技的突破,如北京大兴机场、香港中银大厦等现代中国的代表性和里程碑式建筑,无论是隔音保温的三层真空玻璃,抑或是现代电子信息管理应用到现实家居,都使同学们感叹于科技发展对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带来的福祉。“未来”展厅承载了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巧思和向往,水下城市、步行城市、浮空城市等模型建构,体现了建筑学家、城市设计学家的毕生追求,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新中国以来的伟大建筑师的人文关怀和巨大贡献。

           

 

翻地播种劳动实践

“蓑衣笠斗汗濡首,结庐何必陶令酒。”烈日当空,暑气蒸腾。哲学学院的同学和老师于上午十一时许,来到了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准备进行土地翻种和辣椒播种的劳动实践。穿上鞋套,带上锄头,头戴一顶遮阳草帽,同学们在田野上挥洒汗水,体悟劳动。从翻地到播种取水再到取水灌溉,同学们乐此不疲地耕耘在黄土地上,就像千百年来的劳动人民筚路蓝缕,开垦田地一样,感受劳动带给人的成就感,体会今天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生活的来之不易。

 

               

 

午间的自主自理烹饪

“桑田炊烟处处升,弄花戏蝶意纷呈。”在辛苦耕种的劳动之后,同学们开始自主准备午餐的烧烤环节。同学和老师们每八人一组准备烧烤,清洗餐具、准备食材、自主烹饪、共同分享,同学和老师们齐心协力,亲手制作午餐,享受独立自主、自给自足带来的美食,别有一番风味。开展团队分工的烹饪环节,既是为了提升本科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更能体现当代青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朝气与活力。

 

“罗马炮架搭建”团队素质拓展 

“拒兵先声霹雳车,犹隔千秋梦大秦”最后一站,同学们在领队的带领下,来到下午搭建罗马炮架的团队素质拓展营地。在搭建过程中,讲解员一边为同学们教授不同绳结的打法和“罗马炮架”的搭建结构,一边陈述了5月30日是拜占庭帝国被攻破君士坦丁堡568周年的纪念日的历史故事。活动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分工,各司其职,身体力行地组装炮架。组装完成后,各小组又以水气球进行比赛,测试罗马炮架的威力和效果。一只只注满水的气球被发射,在天空划出一道靓丽的抛物线,落地溅起朵朵水花。“罗马炮架”的原材料不过几根竹子和一些绳索,却让同学们感受了集体和团队分工合作带来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了个人价值在集体中的实现。

哲学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帮助本科生养成尊重劳动,勤于动手的生活习惯,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协助配合的工作能力。时长一天的劳动教育实践虽短,却也使学生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了身体力行的切身体会。下一步,哲学学院将继续开展常规性的劳动教育工作,与多个劳动教育基地和企业机关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推动本科生尽快融入社会,提升实践本领,培养劳动意识,实现自我价值。

(图片:覃颖琪李懿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