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共话二十大,学思践悟开新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12-15
本网讯(通讯员戴进明 戈思怡 熊晓烨)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院党委工作部署与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2022年12月9日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美学研究生党支部在线上召开了名为“青春共话二十大”十二月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熊晓烨主持,支部邀请了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的刘沛彤博士、张钰博士以及熊晓烨博士三位讲师,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同志参会并学习。
支部书记熊晓烨同志带领大家再次学习重温了二十大精神与内容。明确了党的历史成就与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宣讲开始,刘沛彤博士做了题为“领航新征程,你我再出发”的专题宣讲。她首先带领大家简要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并进一步专题式的讲解了报告内关于青年的内容,报告提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结合报告精神,刘博士以百年征程中陈延年、陈乔年,以及陈潭秋等人物的青春故事,号召当代青年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展现最亮丽的青春风采。在形式上,刘博士结合热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片段及相关文创,展示了革命先辈的青春风采与感人事迹,并结合相关人物—李达,引出了武汉大学的历史,表明了武汉大学在党的历史中的相关贡献。
最后她还走出历史,以当代的武大力量激励同志们奋斗,如雷军、陈东升等著名校友。尤其是哲学学院美学专业也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如利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江黎明师兄,为学校与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张钰博士做了题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词语解读”的专题宣讲。她首先回顾了十九大报告的高频次词语,有人民、发展、建设、全面、坚持、实现等等。然后张博士重点讲解了二十大报告的出现最多的三个关键词,分别为发展、人民、坚持。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表述与实事热点对这些词汇进行了诠释。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等。
除了三个最高频的词汇,张钰博士还选择性的讲解了其他词汇,如现代化、制度、安全、时代等,以大数据的思维引领大家解读二十大报告,是全新的视角。
张钰博士最后总结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新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过去,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未来,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相信在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团结奋斗下,未来中国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创造让世界瞩目的伟大奇迹!
熊晓烨博士做了题为“以塞罕坝发展经验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专题宣讲。他首先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然后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楷模塞罕坝,来分析塞罕坝发展经验如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最后熊晓烨博士以自己亲身经历号召大家,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践行者,让绿水青山写满祖国大地!
宣讲结束后,熊晓烨同志对宣讲做了总结,并对博士宣讲团对美学研究生党支部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也肯定了支部同志学习的积极性,疫情下校园生活存在着困难,他提示大家要注意防护,也要在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宣讲学习结束后,组织委员戈思怡同志表示,刘沛彤讲师所举的陈延年、陈乔年的例子特别触动她,陈延年的生命定格在29岁,一如自己的兄长陈乔年将他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定格在26岁,他们把青春的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感染和影响着后来的青年人。扮演这两位角色的青年演员在现实中也十分优秀,更是让人体会到从历史走进现实的优秀青年的光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纪检委员戴进明谈到,这次党日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各有收获。从内容上说,三位讲师的讲授各有重点,刘博士是从历史维度启发青年的奋斗精神,张博士是从关键词解读以点见面,熊博士是从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出发,都以二十大报告为中心,让我们对二十大精神的领悟更进一步。从形式上说,三位讲师不愧是宣讲团的骨干,各自有独特的方法,刘博士的多角度展开,如视频、文创、互动等形式,生动有趣,丰富了学习活动的形式;张博士以点见面,更是引入大数据的分析方式,使得报告的重点非常直观的展现,亦是优秀的学习方式;熊博士从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展开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总结经验,并结合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总之是一次很有收获的学习。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