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一场昆曲与美学的盛宴——记“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开幕式暨青春版《牡丹亭》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4-18

唱念做打、行腔宛转,情意绵绵、至性至真。台上娓娓道来,台下掌声连连。一台昆曲与美学交织的饕餮盛宴,一次向善致美的精神家园。

4月17日晚,教五多功能报告厅爆满,哲学学院第十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在“青春版牡丹亭”主创人员的倾情讲授与现场表演中,拉开了帷幕。

第十届精神家园开幕式照片2.jpg

“昆曲是我们民族的宝,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我们行走在国内国外的各个舞台上,让全世界都来聆听中国的声音。”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主创人之一,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秦老师认为,一个人不可以没有追求,而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梦想,“所谓浪漫主义,就是理想主义,是对未来,对民族,对世界的想象和向往。”

今春,哲学学院“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品牌活动迎来了它十周年的生日,恰逢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也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十载坚守,好评如潮,十年同甘共苦,十年经典传承。哲学学院倾力邀请到青春版《牡丹亭》的主创人员,为同学们现场讲解并实地表演昆曲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以近距离感受昆曲的魅力,提高审美情操和艺术品位,引导同学们追求美、感悟美,探寻自我,思考人生。

从临川笔下到昆曲场上,没有情节,却足足唱了四百年。从剧本讲解开始,周秦老师娓娓道来。“为爱而死,因情而生。这种超越生死的情,现实世界不会有,文学世界不能或缺。至真至情,昆曲《牡丹亭》做到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种淡淡的,含蓄的,怅然若失的,得不到的情感,有中国的美学价值,在昆曲里体现得非常好。”

说罢,周老师拿起曲笛,吹奏起来。400年前的古典文学穿越时空,幽怨婉转,哀情绵绵的地萦绕在我们耳边。声韵和谐,情曲交融,观众沉醉其中。

周老师还生动地、如数家珍般地讲述起《牡丹亭》的故事,从王文肃暗中关注《牡丹亭》,俞娘丹砂旁注《还魂传》,商小玲命殒《寻梦》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洛阳纸贵,风靡一时的“追《丹》”盛况。“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牡丹亭》对我们民族情感精神的冲击有多大。”一个民族的灵魂需经得几次这样的洗礼。

第十届精神家园开幕式3.jpg

现场杜丽娘和春香的扮演者给观众带来了两段精妙绝伦的表演。精美的服饰和化妆,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哀怨婉转的曲唱,让人心无旁骛。台下再次掌声爆响。

十年坚守,这一场场精神盛宴,没有超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功。“十年啊,白先勇先生带领着他的团队,将中国的昆曲文化传遍海内外,场场爆满。这当中有艰辛,有喜悦,这条传播昆曲文化的路不易,我们也定会将它走下去。”

谈到已有的成绩,周老师自豪不已:“青春版《牡丹亭》申遗过程中,18个国家全票通过,位于联合国榜首,是中国人的骄傲。两岸三地在昆曲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昆曲是我们民族最荣耀的、最了不起的文化遗产。”

互动环节,同学们反响热烈,台上台下互动,容纳二百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气氛再次被点燃。哲学学院第十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开幕式暨青春版《牡丹亭》讲座也在这绵绵的情意中落下了帷幕。

第十届精神家园开幕式4.jpg

讲座虽结束了,但文化传承之路仍任重而道远。诚如邹元江老师总结的那样,“像昆曲、古琴这样的艺术,不是向外的,是向内的,是一种文人修身养性的方式。而这种艰奥的艺术样式,不容易传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昆曲这种文化精粹,正离我们渐行渐远,濒临消失。我们必须逃离商业化之流弊,找寻那遗失的文化梦,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民族之魂,我们的精神家园。

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向善致美,这也正是我们十年“精神家园”活动的追求所在。(何东格 姚裕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