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珞珈迎新交响曲——哲学学院新生教育活动纪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2-11-01

什么是大学?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面对2012级珞珈山的新主人,这是哲学学院新生系列教育活动所要回答的简单却深刻的问题。随着又一批新生在珞珈启程,哲学学院开展理念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爱校及专业思想教育、适应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规校纪教育和安全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等系列新生教育活动,帮助新生把握成长节奏,完成角色转变,奏出大学生涯多声部的完美交响。

红色序曲:百年风雨,校史党史砺学奋进

校史与党史结合教育是新生教育的创新点,档案馆馆长涂上飙的校史讲座与《浩浩党史、巍巍珞珈》的纪录片的观看拉开了新生大学生活的序幕,展示了武大人“引领社会进步思潮”、“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服务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彰显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朱传?教授为2012级新生做了党史教育专题讲座。年已83高龄的朱教授平易近人,以自身的经历为主线,介绍了李达老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在哲学学院的重建中付出的辛勤努力,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李达、李会悟夫妇为党的创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李达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革命、追求进步、坚持真理的精神精神唤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共鸣。

历史的凝重与辉煌同2012级新生的热情与青春交融,激荡出学子励学奋进的火花。继承武大人沉潜深思、追求卓越、自强弘毅的光荣传统,在珞珈上实现青春梦想,是哲院新生系列教育的出发点,是同学们学会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中追求进步、增长才干,树立远大志向,成就不平凡人生的激昂序曲。

名师组曲:哲思奏鸣,专业名师倾力导航

以哲学、心理学专业为起点,以学科发展为时间线,以新生学习与学者研究为两面,以对话沟通与讲座交流为立体,哲学学院用“院长学子面对面”与“名师面对面”等活动勾勒出专业教育与人生理想教育的新生组曲。什么是哲学、心理学?如何学习哲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的前景如何?哲学学院院长朱志方教授在“院长学子面对面”活动中妙语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围绕着“大学的概念”、“哲学的概念”、“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前沿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地给2012级的新生们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了哲学是什么,简明扼要的告诉了新生们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学院开学典礼上,名家名师的期望寄语极大地激发了新生专业学习热情、坚定了立志成才的决心。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寄语同学们,学哲学要把人民放在心里,要有坚忍不拔的追求和探索精神,要善于发扬优秀的学术传统。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希望同学们了解学哲学的意义,学好最基本的课程,精通一门外语,锻炼好身体,选择一门爱好,关心政治和国家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国家教学名师郭齐勇教授建议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尊重传统,刻苦攻读,为重建中国的文化而努力。

哲学、心理学、国学各专业举行的新生见面会,也让同学们尽早地了解了所在的专业、学科,与老师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同时,学院启动烛光导航工程,聘请了30位教师、行政干部担任新生导航师,在全面、全程指导学生成才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

成长唱响:青春演奏,座谈对话成长成才

大学是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也是从被动看齐到主动把握人生的重大转变。新生家长见面会上,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院长朱志方等领导、老师纷纷出席,与家长们交流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等问题。这是学院构建家校联系的一种方式,让不少新生家长落下了心中忐忑的大石,“我对具体学科了解不多,但经过今天与院领导、老师的交流,我觉得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我很放心”,一位四川的学生家长如是说。

为了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规划大学科生活,学院整体策划,组织了系列讲座或活动。如聘请心理学钟年教授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相处,院副书记龚文德结合学生的教育管理实际,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拓展素质。聘请校教务部副部长余祥庭开展学业指导,就同学关心的选修双学位等问题进行答疑。

学院还举办了恋爱观与性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了学生党支部经验交流会、消防安全演习、迎新晚会、体育比赛、新生校园游等活动,学院领导、老师、学生骨干下寝室走访新生,聘请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助理,为新生的成长成才营建了良好的环境。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新生教育系列活动让新生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主观能动与责任,不少同学表示摆脱了初入大学时的手足无措,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换,人生的方向更加清晰。“哲学学院的学长学姐不是书呆子”,2012级心理班新生同学们笑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学的无限可能,以及哲学对人生的关照与启发,我们也开始思考大学四年之后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李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