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萧萐父远行 珞珈师贤少一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09-24

秋菊簇拥,照片上的皓首老人笑容慈祥。灵前肃立的,不少都是学界名人。9月17日,我国著名哲学史家、武汉大学教授萧萐(此处读“jie”)父先生安详离去,享年84岁。昨日举行的追悼会上,三百多人前来送行。灵堂入口放着两块展板,上面是萧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在展板一角,是先生站在一株姜花旁的照片,下题:一生最爱姜花。而姜花象征纯朴。

桃李满天下,开创珞珈中国哲学一派

“萧萐父先生一生经历两个社会、多个特殊历史时期。他关切国事民瘼,思考世运国脉……”在介绍萧萐父生平时,有白发老人悄悄拭泪,低声恸哭:是想起了与萧先生的学术讨论,还是忆及了萧先生的谦和达观,让人不忍细问。

萧萐父于1924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拒入官场,以教书为生,母亲也善诗词、工书画。萧萐父从小耳濡目染,大都是左、孟、庄、骚之类,名家字幅、经史典籍激起萧萐父的好奇,也成为他日后求知的起点。

1943年,萧萐父考入西迁乐山时的武汉大学哲学系,后在四川工作。1956年,他应李达校长之邀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

执教珞珈四十多年,萧萐父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他为学校中国哲学学科的系统建设费尽心血,他提炼出了二十字方针:“德业双修,学思并重,史论结合,中西对比,古今贯通。”这二十字已经成为珞珈中国哲学学派的精神纲领。

治学严谨: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几乎全是英文原著

今年59岁的武汉大学教授李维武是萧萐父的首届博士生,萧萐父读本科的一篇论文让他感念至今:“1947年,武大发生‘六·一’惨案,当时是进步学生的萧老师上了国民党黑名单,被迫离校回川,他将来不及誊抄的毕业论文留给了同学。1995年我从档案馆借到了萧老师这篇3万字的论文。竖排稿纸、蝇头小楷、丝线装订……萧老师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英文原著,提出的观点在当时实属前沿。”

对学问的专注与尊重,也让萧萐父形成了教育学生的“炙烈风格”。“你们来这里,应该是想来做学问的,不是想来学当官发财的。如果想学做官发财,我们没有办法教你们,就请赶紧去别的地方。”萧先生的研究生,多半听过这段话。萧先生讲这话时不苟言笑,非常严肃,与他讲座时文采飞扬,时不时吟颂一首诗来的平和判若两人。

刚直不阿:课堂上领诵《爱莲说》

据萧萐父儿子萧远的朋友吴遇在唁电中回忆,“文革”时期,李达被打成“武汉大学‘三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之后,萧萐父没有选择沉默,而选择了不平则鸣。“可以说,那是我人生经历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正义,什么叫为真理而斗争。那时的萧伯伯自己身上也有不少麻烦,他一介书生,除了靠事实讲话之外,就是一腔正义的热血了。”“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博导郭齐勇教授说:“我初入师门时,先生手书周敦颐的《爱莲说》,并与我们一道诵读。他一生追求并希望我们这些后学体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境。”

善为人师:建议学生读古文献

郭齐勇教授在传承老师做学问的方法。“萧先生亲自批解我们的习作,告诉我们如何修改完善,特别细心、耐心。这些已化为我今天带学生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清楚地记得,一次他与萧老师说起,从小读古文,怎么读对古文的读解能力似乎没有多大长进。萧老师哈哈一笑:“读标点好的课文并不是学习古文最好的办法,不如直接读没有标点的文献,一遍一遍地读,逐渐断句,直到读懂。我小时候学习古文,就是我父亲让我拿一本没有标点的《汉书》来,让我每天都读一读,你不妨试试。”

诗家哲人:夫人作画他题诗

萧萐父能诗善书,他的书法独成一体,既有水样飘逸又有山样浑朴。他也是中国哲学史界少有的诗人,所著的《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三集》书后均附有诗词,共三百余首。

萧萐父与夫人卢文筠是武大同学。卢文筠教授爱梅并擅长画梅,她的梅画经常由萧先生题写诗句,“筠画萐诗”成就一段琴瑟和鸣的佳话。

晚年,萧萐父与夫人卢文筠教授合作编著出版了《萧氏文心》四卷,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火凤凰吟》。他自叙以诗歌升华人生、歌哭由我的超迈:“书生自有逍遥处,苦乐忧愁尽化诗。”在诗与哲学的差异中求统一,是萧萐父向往的精神境界。

各界评说

一代学人逝去,是为学殇”

昨日追悼会上,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教授前来送别。

老友仙游,章开沅教授慨然而叹:“萧老师学贯古今中西,诗词歌赋皆通,我很佩服他。他对真理的执著、对学术操守的坚持、对学术自由的追求和对学者尊严的维护,有士大夫的品格,其风范、气度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一代学人逝去,是为学殇。”

先生的人格美和博通最令人感动”

萧萐父的学生、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郭齐勇说:“萧先生对我们的身教与言教,令我们最为感动的,一是他的“人格美”,二是他的“博通”。”

相关链接

萧萐父简介

萧萐父教授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道联学术委员,国际儒联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著作等身。萧萐父是我国著名哲学史家,他独树一帜地提出和论证了“明清启蒙史观”,深受海内外学界关注。

萧萐父诗作选登

蓟下烽烟笔仗雄,胸悬北斗气如虹。洞观古史知难产,发掘新芽续启蒙。细案船山昭学脉,钟情四梦寄幽衷。百年风雨神州路,永记前驱播火功。

——萧萐父赋诗怀念哲学史家侯外庐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8年9月24日 报社记者朱玲 通讯员龚文德 实习生徐全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