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07
本网讯(通讯员:陈思齐)2018年8月1日至7日,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哲学学院承办,与亚利桑那大学合办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在振华楼B107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由院长助理李勇副教授主持,院长吴根友教授致辞。吴院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学员和外籍教师的热烈欢迎,并希望学员们利用这次机会对政治哲学的真理性、实践性、多元性等维度有所思考和获益。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暑期学校教师Paul Patton教授、Ulrich Steinvorth教授、Jeremy Moss教授、Robert Simpson教授、学院博士后Ben Corss博士、Robbie Arrell博士等。
本次暑期学校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展我国哲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能力,促进我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与海外青年学子的学术交流。共有70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子和青年教师齐聚珞珈。
(摄影: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一
8月1日上午9点30分,讲座正式开始。上午的讲座共分两场:第一场讲座由Paul Patton教授主讲,Patton教授的讲座围绕政治合法性展开,首先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了讲解,比如何为合法性,以及合法性与正义、义务等概念的关系;其次,介绍了对这一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回答,一是同意理论和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这一理论的构想,二是罗尔斯的假然认可和正义的思想;最后,和学员们一起讨论了Simmons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这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学员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第二场讲座由Ulrich Steinvorth教授主讲,Steinvorth教授讲座的主题是“西方传统中的民主和精英政治”。Steinvorth教授首先让我们明确什么是政治哲学,要知道什么是政治哲学就要明确什么是政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民主、财产、自由、平等和人权问题变得如此重要,成为了政治哲学中必须谈到的话题;最后,辨析了自由主义、公共和私人、权利(right)和善等概念,特别是在谈到公共和私人这组概念的时候,学员们十分感兴趣,Steinvorth教授引入了交换和贸易这对概念来为学员们举例,进一步辨析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下午的第一场讲座在3点准时开始,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是Jeremey Moss教授,他讲座的主题是“全球的碳排放预算”,通过碳排放预算的研究深入到环境分配正义问题。有关碳排放的分配正义,Moss教授提到了四点:历史责任、从伤害中获益、赔偿的能力、人均平等。学员们对这一现实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有学员认为上一代的碳排放过量责任不应该由下一代承担,另有学员认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可以为未来做些什么,学员之间也对之间的分歧展开了辩论。
第二场讲座由Robert Simpson教授主讲,他讲座的主题是“何为自治(autonomy)”。他首先介绍了把自治理解为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理,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管理和治理似乎有一种外在权力的存在,与自治似乎存在矛盾;接着,他介绍了结构主义关于自治的观念,重点讲解了Harry Frankfurt的第二欲望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有学员提出了这种关于欲望的欲望是否存在无限循环的可能的问题;紧接着,他又介绍了在现实的社会政治事件中的自治;最后,他提到了自由主义对自治的思考。Simpson教授回应了学员们自治是有程度之分的概念,还是绝对的有和无的概念的问题,以及关于第二欲望可能存在的循环如何解决的问题。
一天课程结束后,许多学员表示对接下来几天的课程十分期待。
(陈思齐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二
8月2日,“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开始了第二天的课程。
上午九点,Moss教授接着昨天的话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主题为“气候与危害”的讲座。首先,Moss教授带着大家回顾了昨天的讲座内容,重点回忆了有关碳排放分配正义问题的四点原则:历史责任、从伤害中获益、赔偿的能力以及人均平等。Moss教授引导学员们思考这些问题,关于碳排放的分配问题,我们分配的到底是什么?谁该为碳排放付钱?谁又会从中获益?我们最好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协商,而协商又该由谁负责,由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参与?这些问题引起了学员们的热议,也让学员们对这次讲座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接着,今天的主题正式开始,Moss教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出口国家需要为碳排放负责吗?这个问题就引出了后面的另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计算碳排放量。Moss教授给出了这样几种计算方法,一是凡是在国内产生的都应该算这个国家的碳排放,二是只要是燃烧这个国家的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算做这个国家的碳排放。Moss教授以枪支为例来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你用枪杀了人,而这把枪是我卖给你的,谁应该为这件事负责?最后,这次讲座重点讨论的就是伤害原则。当我们可以避免时,我们不能做会明显伤害别人核心利益的事,不伤害他人核心利益应是我们行为的约束。对于这个原则,学员们踊跃提问,有学员问到,假设我在你这里买枪杀了人,但是你并不知道我买枪是为了去杀人,你还应该负责吗?正如你将煤或者油卖给我,但你并不知道我用来做什么,并不知道会不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你还应该负责吗?Moss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他认为是否知道购买者的购买意图值得讨论,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前提是知道买枪为了杀人和购买煤用做工业燃料。又有学员追问,你能预测买者购买煤是为了干什么,但这也只是预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只是预测而不是事实。Moss回应,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让我们相信煤被用作工业燃料,我们就可以这样预测,不需要百分之百的确信。讨论很热烈,讲座结束后,仍有许多学员向Moss教授请教。
下午的第一场讲座由Patton教授和Moss教授一起为大家带来,Patton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关于历史的不公正性。Patton教授重点介绍了Jeremy Waldron和Jeff Spinner-Halev的相关思想,Waldron认为关于历史不公平性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对于过去发生的不公平的判决要求赔偿,是对过去错误的补救;二是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的持续不公正,特别是由于过去非法侵占土地而继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Spinner-Halev认为当过去的不公平持续,并继续影响现在时,过去不公平的历史就显得很重要。Moss教授接着为学员们带来了主题为历史的责任性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保证碳排放预算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二是如何评价历史原则。在两位教授的发言结束以后,学员们都踊跃提问,有学员问到历史的不公平性和历史的责任性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Paul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代际之间的不公平性。又有学员提问,这里所说的责任是道德上的,还是法律上的,Jeremy认为这里讨论的是道德上的责任,学员又继续追问,如果是道德上的,可能有些国家的人民对这一问题根本不了解,比如非洲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Jeremy认为我们这里讨论的前提还是当下我们大部分已经对环境问题有了意识。整个讨论环节十分激烈,学员们都获益匪浅。
下午的第二场讲座由Steinvorth教授带来,他讲座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中的精英政治和民主政治。讲座主要讨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分别如何看待中国特色,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色又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存在怎样的不同,Steinvorth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还讨论了个人权利问题。Steinvorth教授通过介绍梁启超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上的部分观点,来向我们展示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最后,Steinvorth认为中西方的差异不在精英制度或者民主制度上,而在于双方对于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认识。Steinvorth教授也解答了学员关于中国的科举制度和柏拉图理想国之间的区别等问题。学员们对这一与自己国家有更直接联系的问题十分感兴趣,发言十分积极。
(陈思齐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三
8月3日,“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开始了第三天的课程。
今天的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院长带来,吴院长讲座的主题是儒家“王道天下观”与当今国际和平,吴院长从四个部分展开讲座,首先,谈到了儒家“王道天下观”的历史内涵;其次,讲了康德、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和平理想;再次,谈到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文明对话”论;最后,提出了国际和平的一个可能向度—儒家“王道天下观”。
吴院长从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入手,讲解了儒家“王道天下观”的历史内涵。吴院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孟子第一次提出了“王道”的概念,他的“王道”思想的本质内涵是“仁政”,“王道”的具体历史内容是“先王之道”,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而《诗》是“王道”的精神标志,这是王者听取民众意见的表现。孟子的“王天下”采取四个方面的政策,一是要确保社会经济基础厚实、二是要尊重人民的生命财产、三是要像关怀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关心天下百姓、四是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但是孟子也不是完全否定战争,他反对的是以战争的手段来获得财富。吴院长在讲座过程中不断联系当今的国际国内政治情况,一再强调古代的政治思想与当今很多政治策略都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对于当今的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说罢中国儒家思想,吴院长又谈到了康德、马克思以及罗尔斯的和平思想。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马克思的国际和平思想,以及罗尔斯的万民法与国际和平思想,特别是罗尔斯的万民法,吴院长认为罗尔斯不再强调国家主权,而是强调“万民”的主权,但罗尔斯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所奉行的自由、民主价值的虚伪性一面认识不足,对人的全面解放与世界和平的关系无法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论述。谈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论,吴院长向大家介绍了何为“文明冲突”和“文明对话”,并且介绍了这两个学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在吴院长看来,文明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需要很牢靠的哲学基础和逻辑推理,他更倾向于文明是可以对话的和交流的。最后,吴院长认为“王道天下观”应包含如下的基本政治主张,一是将尊重人的个体生命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最基本的前提;二是所有的国际人道关怀仅限于人道的救援而不适宜于动用武力;三是国际社会的战争仅限于这样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即当一国政府或少数族群直接侵犯另一国家和另一组群的生命存在时,由现行的国际组织授权,组织多国部队进行人道的讨伐;四是面对一个专制国家或其他形式的不民主国家时,只要这些国家不发动战争,就不应以战争的手段推翻该国政府,而应当以经济、文化的手段去唤醒该国人民从内部进行斗争,形成一种压力或吸引力,促使该国家或文明单位朝向更为人道的政治形式蜕变;五是,在对专制的与不民主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的讨伐战争时,其锁定的战争对象应严格地限制在对付该国的领导阶层和正在进行战争的战斗人员,不应该扩大到平民。战斗人员在受伤或被俘后,应得到国际人道主义的关怀而不应受到虐待。通过上面的讲座,吴院长给出了以下四条结论,第一,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伦理,是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为急迫的文化建设事宜之一;第二,新的国际伦理要从根本理念上确立负责任的“文德论”思想;第三,新的国际政治伦理原则要明确规定民族国家的基本责任;第四,儒家的“王道天下观”可以为现代国际法提供国际政治伦理的基础。
在最后宝贵的提问环节,学员们都争相提问,有学员问到王政的可行性,在吴院长看来,王政是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想要实现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人民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财富分配要公平。又有学员问到王政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吴院长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王政承认礼乐制度,认为等级制度是合理的,而共产主义不存在等级制度,人都是原子式的个人。最后有学员问到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的问题,吴院长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是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一个是统治者在法律体系中执政。最后,吴院长给学员们赠送了《政治哲学新论》一书,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研究,深入思考。
(陈思齐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四
2018年8月4日,“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开始了第四天的课程。
今天的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佃来副院长主讲,题目是“政治哲学中的真理和历史”。李佃来副院长开始时提问什么是政治哲学,它是属于实践哲学,而哲学一般被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知识论,人工智能等等,它可不与人的主观意志相关,也可以脱离特定的历史时代存在,是客观的知识、真理。实践哲学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等,它与主观自由意志相关,探讨的是因人的自由意志而变化的善观念。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政治哲学是否与知识、真理无关。
李佃来副院长认为政治哲学应包含真理的问题,进而也是历史的问题,因此他接下来从哲学基本原理和哲学史的角度论证了政治哲学中的真理和历史。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开始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是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直到苏格拉底提出德性概念,才开始关注实践问题,就是一个探寻真理的过程,作为实践哲学的政治哲学与真理的融合。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通过理念世界寻求“最佳政制”,表现了理论哲学与政治哲学的融合。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治理城邦要符合自然本性也体现出对真理的追求。近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抛弃了理论哲学,转换新思路。以马基雅维利为首的政治学家认为柏拉图设立的理想状况基本无法实现,而政治需要为现实提供规范的作用,因此抛弃了对真理的探寻,只注重可操作性。早期的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是也不关注真理问题,只关注政治行为怎么做,如何设定行为规范。在《利维坦》和《政府论》中,政治哲学家们关注的是国家何以必要,如何捍卫市民社会中人的权力与自由,为现代人树立价值观。这并不是基于真理的思考,而更像一种基于经验产生的科学。近代政治哲学抛弃真理的趋势在德国古典哲学里得到扭转。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道德是对政治哲学的新思考。实践理性在解决物自体不可认识的问题中为自由、道德作形而上学的证明,重新赋予真理应有的高度和地位,而历史就在他对真理的思考中现身。柏拉图没有历史的概念,真理和现实是并列的;霍布斯、洛克、休谟关注未来,为未来制定制度,当制度确定下来就成了历史;康德认为道德应在先验的层面上界定,自由不应只是私人的,而是公共的,要建立公共规范理性,协调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根本矛盾。黑格尔将真理理解为实体,也是主体,人的自为展开就是历史。在《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中充斥着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矛盾战争,普遍利益则是国家代表的,黑格尔将哲学哲学的问题生活化和历史化,理论的问题也包含在实践之中。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终结了政治哲学的传统,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现出另一种政治哲学,《资本论》中市民社会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关系,资本控制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不平等与西方自由主义哲学家描述的并不相同。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也反思自由主义。《正义论》中注重社会制度和结构的正义,确立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平等的权利、自由原则和保障最差者的差异原则,这也是在寻求政治哲学与理想状况的平衡。哈贝马斯提出交往理性,也是希望在市民社会的交往中形成价值共识。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学员们都争相提问,有学员提出当前政治哲学构建的迫切问题,在李佃来副院长看来,要对政治哲学的讨论热进行冷思考,现在对政治哲学研究停留在辩证抽象概念的分析很没有意义,要讨论现实问题,关注政治哲学的四个维度:向内(把握中国自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的不平衡)、向外(把握对外开放的格局)、向前(立足于历史性思考)、向后(关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也只是针对美国国情,只有向内的维度。还有学员问起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自由观念的差异,李佃来副院长认为二者的自由观念有着质的差异,是完全不同的范式,古代人的自由观念是城邦中公民从事活动摆脱劳动的束缚,但没有权利关系,现代人的自由观念是基于劳动、市民社会的概念。马克思的自由观念则是积极的自由,即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有学员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意见,讨论非常热烈。最后,讲座完满结束。
(彭蕾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五
2018年8月5日下午,“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开始了第五天的课程。
今天的讲座由伦敦大学学院Robert·Simpson教授主讲,题目是“自治的历史与关系理论”。Robert·Simpson教授开始时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他把自治理解为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理,自治的人在他们的精神状态之间有结构上的一致性。由此引入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之间的结构一致性是否足以让一个人自我管理?如果一个人有一套连贯的信念和愿望,但是他们被强迫或灌输到他们的观点中,那么按照他们的观点,生活看起来仍然不像是一个人管理自己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世界观或信仰体系让他处于受压迫或从属的地位,这似乎尤其令人担忧。
Robert Simpson教授从怀疑的观点:没有真实的自我、自治的历史理论、自治的关系理论、自治和内容中立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第一部分是怀疑的观点:没有真实的自我,有种说法是:“教育和灌输没有区别;我们的观点的形成离不开他人的影响。”然而还是要有自主性,人们需要听到不同的观点,不应该被威胁着接受特定的观点。第二部分是自治的历史理论,有种说法是自治的关键因素是人对欲望形成过程的接受或拒绝,而不是人对欲望本身的认同。具体说来,个人是自治的与欲望有关,个体是在自我反思的情况下参与欲望形成的过程,是理性的接受而非自我欺骗。第三部分是自治的关系理论,“关系自治”是指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个人自主性、道德和政治主体概念的影响。一是人是嵌入社会的,每个人的选择必然会被亲密关系影响。二是阶级、性别和种族等社会类别极大地限制和影响我们的选择。糟糕的关系状况表现为压迫性的社会化,例如在父权制社会中女孩和女人的社会文化适应方式。良好的关系的特点是相互尊重、非暴力、不歧视、公平分配物质和社会资源。要实现每个人的自主性所必需的那种关系条件要消除边缘化和贫困的模式,改变受压迫群体的命运。自治的关系理论和历史理论的相同点是精神状态的连贯结构即意识是否自主,部分还取决于它们形成的过程。那么,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关系理论特别强调我们的态度的形成和维持受到我们的社会身份的影响。第四部分是自治的结构理论和历史理论都是内容中立的。只要满足自治的正式标准——结构标准或历史标准,都是自主的,关键取决于个人选择何种立场。然而存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一个理性人没有受到任何压迫、自愿选择一种不公平的生活方式,自治的结构理论和历史理论都是肯定这个人的选择是自主的,而自治的关系理论学家可能会认为这并非出于自愿,是生存的社会环境造就的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学员们都争相提问,有学员提出假设个人的选择有没有可能出于身体暴力,最后也是自主的,譬如一个人提出自己的选择,而家人不同意并使用身体暴力的方式,个人经过思考后也认同家人的观点,改变自己的选择,这是否是自治的?在Robert Simpson教授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还有学员针对教授最后的案例一个理性人没有受到任何压迫、自愿选择一种不公平的生活方式,提出与教授不同的观点意见,认为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一方面这是出于个人的选择,我们需要尊重并接受这种不同,不可能强制要求所有人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这是从道德理性上的规范,我们需要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进而改变受压迫群体的命运。讨论非常热烈。最后,讲座完满结束。
(彭蕾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六
2018年8月6日,“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开始了第六天的课程。
上午九点,讲座由新南威尔士大学Paul Patton教授主讲,题目是“当代共和党人对合法性的态度:政府由人民控制吗?”。Paul Patton教授首先引用Simmons关于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判断,承认国家存在的特殊性,证明它没有对特定的个人具有特殊的权利,而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参与国家事务。Simmons反对康德只强调国家的权威,而未真正解释过国家权力从合理性到合法性的关键推论,又认为罗尔斯对合法性的论证基于公民的实际行为,而是基于他们所接受的理性。然后他介绍控制理论,即人民生活在自己制定社会法律的国家中,于是国家控制具有合法性。这种国家行为的控制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全民共享的民主、不是源于特定人群的意志、国家无权干预人民反对的事务。合法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权力不被滥用,个人利益得以保证,但存在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着少数人的利益无法保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的国家都不具备合法性,合法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有实力的政权把控着合法性的话语权,控制理论也可能是假设。对于这个话题,学员们纷纷提问,有的就康德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的对控制理论的概念提出看法,有的结合国家实际的政治制度询问老师的看法等,Paul Patton教授都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下午三点,伦敦大学学院Robert Simpson教授继续昨天的话题,为学员们带来主题为“至善论和个人主义”的讲座。首先,Robert Simpson教授回顾上次课“自治的历史与关系理论”的内容,自治的历史理论认为,我们的欲望是否具有自主性,取决于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自治的关系理论认为,社会身份关系到我们的欲望等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许多处于不公正环境里的人的自治将需要社会变革。这两种理论在内容中立问题上存在分歧——历史理论通常肯定某种形式的内容中立;关系理论通常会拒绝它。Robert Simpson教授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下自治的重要性、自由主义者为什么抵制至善论、自由主义“使用”自治概念的两种方式、一些关于真实性的评论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第一部分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下自治的重要性,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注重个人自主性,个人的社会和政治自由高于其他政治传统,尊重平等状态下个人自愿的选择。第二部分是自由主义者为什么抵制至善论,至善论注重客观的道德价值,而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有权利能够理性选择自己认可的价值观。第三部分是自由主义“使用”自治概念的两种方式。一是明确反对政治剥夺公民权,即剥夺人民的投票能力,或以其他方式政治代表自己,或参与集体自治的进程,二是明确反对家长式的政策。第四部分是一些关于真实性的评论。真实性的两种观点:自我本质与自我诚实,自由主义不需要否认对真实性的诉求,但它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理解真实——这与马克思主义等政治价值体系不同,后者假定了一些集体的真实自我利益。
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学员们都争相提问,有学员针对自主性提出一些质疑,教授给出相对应的答案,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出任何能揭示这个人被强迫接受她的观点的东西,即便我们并不接受这个观点,也认可她做出自主的选择。还有学员提出假设某人所希望的自主是能够控制别人的自由,影响到别人的利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教授也精彩作答,讨论非常热烈。最后,讲座完满结束。
(彭蕾 供稿)
“2018年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之七
2018年8月7日上午,“武汉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迎来最后一天的课程。随后,哲学学院黄超副院长主持闭幕式,吴根友院长、外籍教授及学员代表分别发表讲话。最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保罗·帕顿教授入职武汉大学聘任合同签署仪式顺利完成。
上午九点,第一场讲座由新南威尔士大学Paul Patton教授主讲,题目是“动物权利理论的政治转向:动物的公民权”。Paul Patton教授首先介绍三种拥护动物权利的范式,分别是福利主义者认为动物权利从属于人类权利、生态主义者认为个体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权利框架认为动物拥有确切的权利。然后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的原因,公民权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仍处在动物利用的阶段,动物的存在只是满足人的利益需要。最后针对不同的动物,公民权也不同。野蛮动物被隔离起来保护就像土著、半野蛮的或阈限的动物的保护就像移民或者外邦人处在不安定的状态、国内的动物好比公民享有充足的公民权并受到保护。对于这个话题,学员们纷纷提问,有的针对近代社会对动物只是工具性的利用,提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点,追求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有的提出这种区别动物公民权的方式并不充分,应该将动物权利进行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的分类。有的询问教授克隆技术对于动物权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Paul Patton教授都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上午第二场讲座由Ulrich Steinvorth教授带来,主题为“结合精英政治和民主政治的新方式”。首先,Ulrich Steinvorth教授提出罗尔斯的《正义论》中自由优先原则和平等原则,这两者是否与精英社会相适应、与儒家相适应。根据Beitz对罗尔斯《万民法》的观点,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导向的是社会整体而非个体的利益,注重公民自由表达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这是对传统西方自由主义的反思,也是一种精英政治观念。然后教授针对纯粹的精英政治和纯粹的民主政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精英政治和民主政治所产生的西方自由民主政治体制、新加坡和中国的政治体制都是典型代表。而如今出现的两者的“杂交”:自由儒家、实践儒家,我们应该如何评判。最后,Ulrich Steinvorth教授提出当前政治哲学面对的最紧急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人工智能的威胁、政治体制和阶级矛盾,鼓励大家多思考这些重要的问题。有位学员Christman就农业作为一个政治哲学问题进行精彩的课堂展示。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学员们都争相提问,有人以非洲政治选举为例,选民不了解竞选者的背景,只是靠外貌来投票,询问老师的看法,讨论非常热烈,讲座完满结束。
接着,哲学学院黄超副院长主持暑期学校闭幕式,吴根友院长代表学院高度赞扬学员们在此次暑期学校中积极学习的态度,同时也感谢学员们对暑期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希望暑期学校能够越办越好。作为外籍教师代表,Ulrich Steinvorth教授对暑期学校感到满意,并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表示感谢,希望学员们能在今后政治哲学的研究道路上继续努力,发挥才智。作为学员代表,厦门大学硕士生石静同学首先感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此次暑期学校的活动,然后认真梳理每位教授的授课内容,并且衷心希望能够有更多与外籍教授交流的机会。
最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保罗·帕顿教授入职武汉大学聘任合同签署仪式顺利完成。哲学学院吴根友院长介绍帕顿教授学术成就和学院国际化举措,鼓励学员关注和参与哲学学院的博士项目。人事部边金鸾副部长讲话表示学校十分重视人才,希望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留在武汉大学。帕顿教授也表达对哲学学院的感谢,对中国以及中国哲学的兴趣。帕顿教授与吴根友院长共同签署聘任合同后,学员现场领取结业证书。院长助理李勇副教授鼓励学员们撰写本次暑期学校探讨的政治哲学问题的论文,争取亚利桑那大学的交流生奖学金名额。
(彭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