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哲院  >  正文

【中国网】湖北美学学会长彭富春:国学应与公民教育相适应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04-11

3月7日,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接受了访谈。彭富春教授因有关“国学”的观点在网上曾遭受热议。本届两会上,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这次提了一个国学建议案,主要是强调国学应该跟民主、科学的公民教育相适应,这个建议案是比较温和、公正的”。

该议案的主要内容有三点:第一,国学不能等同于儒学、孔孟之学,否则就变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孔孟之学传授的是“四书五经”,而不是《三字经》和《弟子规》。孔孟之学不能等同于《三字经》、《弟子规》。第三,很重要,学习这些国学经典,哪怕你认为《三字经》和《弟子规》很好,也不应该教小孩背诵。

彭富春认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应当与当代社会现实结合,庸俗和迷信部分应当抛弃。和讯网为本次访谈提供了嘉宾支持,并征集了部分问题。

以下为访谈实录:

恢复传统节日,改良过节的方式

中国网:首先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本届两会您的议案有哪些?

彭富春:我本身是武大的哲学教授,所以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教育和文化,因为这是我的专业,这次我主要是提出了两个议案。第一个就是国学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结合、相适应,第二个是针对我们现在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传统节日变成了我们国家法定节日,那么我就提出一个议案,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恢复,当然是应该改革创新,应该在我们的当代社会要有新的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我主要是提出这两个建议。

中国网:您所说的改革创新,能不能具体跟我们介绍一下,指的是哪些?

彭富春:你是讲的这个传统节日,对吧?

中国网:对。

彭富春:长期以来,也是建国以来,我们主要的节日是政治性的节日。传统节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轻视,甚至不允许过,那么过这个传统节日我觉得非常好,你比如说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还有中秋、重阳,我觉得这些节日都非常好,对于保证我们的传统文化起一个载体的作用。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传统的节日有它的限制,这个限制是什么呢?因为传统节日都是在自然节气,就是我们地方讲的“二十四节气”,当然它不是每个节气都成为,而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重要的几个环节,一种自然性的节日。我们在这么一个节日的基础上又赋予一些特别的人文内涵,我们庆祝它。但是现在中国已经从农村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乡村走向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的庆祝方式应该有所改变。

我对春节和传统节日的庆祝也有一个思考,同时也结合了很多调研。它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比如说,春节它凝聚着亲情,春节我们过去讲团圆,元宵很热闹,那么端午呢,虽然有人说是在怀念屈原,有人说是对一种龙的图腾的纪念,但是它有一种春天的豪迈气息。中秋呢,月下思念,又很温情浪漫,这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它有它不好的东西,哪几个不好的东西呢?

第一个有迷信的成分,比如说我们要去拜财神,烧头柱香,我觉得只是说某种教义的信徒他做这个事情就很好,但是如果变成一个城市居民、市民的普遍性行为,这个就要思考一下。那么还有清明节,我们追忆先人、追忆远离这个世界的亲人,这是种很伟大的亲情。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我们的纪念方式,是烧纸钱、放鞭炮,还是献一朵鲜花给他。因为,清明节现在居然演变成一个交通拥挤、身心疲惫的节日,我认为这种场合应该是非常的安宁,在这种宁静的气氛当中和我们逝去的亲人们在心灵上能够聚会。至于烧纸钱、放鞭炮这种行为,我觉得可以考虑在我们的时代能够有所革新,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我觉得还隐含着一些东西,譬如放鞭炮,放鞭炮我们知道是通过放鞭炮驱赶不好的东西,这个不好的东西叫“年”。但是,在一个宁静的时代里放鞭炮并不是很好,我们现在居住在城镇或是大都市,放鞭炮它毕竟还是有很多不好的方面,所以有一段时间是禁止放鞭炮。现在改为“限”,但是限的不彻底。请网友也不要生气,我认为放鞭炮是一种野蛮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是噪音,我们现在城市里充斥着汽车的噪音,往往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是连续不断的噪音,一般人很难忍受这个东西,尤其是到深更半夜的时候也有人在放鞭炮;第二个空气污染,现在城市汽车尾气严重,鞭炮的污染程度也不小;第三个是容易导致火灾,威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这个已经有案例,北京和全中国都发生过很多;第四个我觉得还很浪费,我们中国从过去没吃没喝到现在的小康、温饱,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我们现在还有很多贫困的人群。我们还有存在大学生读不起书,还有很多下岗的工人。因此我有一个建议,并不是强迫谁,我们把这个放鞭炮的钱,我们放一个鞭炮至少得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