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1-27
本网讯(通讯员 吴治苹)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我院文碧方教授、谢远笋老师和贺念老师带领刘津、吴治苹、李亚奇、赖俊威、冯雪雪、成骁杰、洪明超、丁雨姗8名博士生参加了第十二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及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五所高校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承办。
11月23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老师主持论坛开幕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和研究生院副院长分别致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及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师代表发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谢远笋老师在发言中对会议主办方表示感谢,并指出南北五校博士生论坛经过发端、成长,各方面渐趋成熟,形成了非常好的学术传统,武大哲学学院的师生长期受惠于此。复旦、北大、中大、武大及台湾政治大学的哲学学科,都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及各具特色的学术风格,五校的博士生在此次论坛中经过思想的碰撞和学术的对话必然会对各自的研究乃至于今后的学术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图为谢远笋老师)
会议期间,五校学生依次发言,点评老师对论文的形式及内容进行评论并对论文的修改提出指导意见,之后进行自由讨论。期间或高谈雄辩,或循循善诱,在庄重而热烈的会议中,同学们受益良多。我院8名博士生就自己提交的论文做出了发言。
刘津同学作了题为《论昆曲<桃花扇>舞台美学的中西交融与本体转向》的报告,以江苏省昆剧院30年打磨的三版《桃花扇》为引,从剧本剪裁、舞美视觉切入,由此探讨不同时期戏曲美学观念的转变。中山大学周春健老师充分肯定了文章立意和论述方法,他认为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再思传统并考量其当代呈现是一个非常值得继续深入的课题。
(图为刘津同学)
吴治苹同学的报告主题是《劳动与自由:阿伦特眼中马克思的悖谬》,吴治苹对阿伦特从自由角度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判展开了反批判,她认为阿伦特的批判一方面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另一方面存在历史的错位。复旦大学汪行福老师在点评时指出,马克思晚期对劳动理论的态度不同于早期的劳动本体论,因此文章需要进一步解释早期的劳动本体论与晚期的劳动理论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李亚奇同学作了题为《自然与道德的纠葛:钱穆性情观刍议》的报告,从哲学视域切入,解析了钱穆性情观的静态内涵和动态关系,反思了性的善恶问题和道德绝对性问题。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肯定了论文选题的价值以及内容的清晰性,并从性、情概念的不同界定出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图为文碧芳老师)
赖俊威同学作了题为《柏拉图与老子“爱”观念之比较》的报告,从哲学定义“爱智慧”的动机“爱”出发,主要基于爱的本质、目标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比较说明,是对轴心时代以柏拉图与老子为代表的思想起源的一种尝试性比较。中山大学杨小刚老师充分肯定了文章选题和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同时对文章的观点梳理及论证思路提出了宝贵意见。
(图为赖俊威同学发言)
冯雪雪同学报告的题目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博士论文>》。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原子概念的对比,隐喻了抽象个别性形式的原子与绝对的、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关系,得出了实现个体自由和人的解放的方式。复旦大学鲁绍臣老师肯定了论文的研究意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问题确实是马克思理论的关键问题,但是对自由的理解要做出区分,对个体自由和社会性自由要明确内容等。
成骁杰同学汇报的题目是《运气难题及其对自由意志理论的挑战》,他认为本体论的刻画并没有真正把握运气的实质,我们应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运气”概念。复旦大学尹洁老师评论道,运气问题依然存在一个本体论的维度,道德运气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运气”概念的形而上学界定。
洪明超同学作了题为《象山与程朱“主敬”论之分歧与会通》的报告,分析了陆九渊和朱熹各自的敬论及其特点,指出了双方的分歧之处及其根源,并尝试加以会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何益鑫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观点鲜明,逻辑清晰,同时也指出其中讨论先秦儒家敬论的部分还须更细致地探讨。
丁雨姗同学报告的论文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从黄百瑞和威尔曼谈起》,她从论文的主要任务、论文的结果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来介绍,重点报告了对黄百瑞和威尔曼论文的重构及其问题,还有道德相对主义本身所面临的难题。复旦大学尹洁老师就道德相对主义的层次这个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
(图为贺念老师)
经过一天半紧张的会议,11月24日,会议顺利闭幕。在闭幕式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贺念老师总结到,会议中同学们认真发言、积极探讨,老师们循循善诱、悉心指导,通过此次会议,相信大家一定收获颇多。下一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将由武汉大学承办,欢迎大家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来武大共襄学术盛举。
(会议合影留念)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