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贺来教授与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2-11
本网讯(通讯员 黄丹阳)2019年12月6日晚,长江论坛第一百二十一讲在哲学学院B107报告厅精彩展开。吉林大学贺来教授与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应邀做客此次长江论坛,共同带来了主题为“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解构”的学术讲座。哲学学院李佃来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贺来教授从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出发,充分说明了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理论逻辑与思维方式的解构,深刻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容与理论性质。贺来教授指出:第一,马克思所批判的形而上学是具有柏拉图主义传统的特殊理论形态,这种理论形态把超感性世界作为感性世界的基础;第二,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态度体现于他的重要文本之中,他将形而上学批判与对黑格尔哲学、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以及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密切结合;第三,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旨在解构形而上学的理论逻辑与思维方式。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逻辑从先验本质出发,将人与世界的关系视为两极对立,并意图寻求纯粹的统一性,体现出非历史的、把现存世界永恒化的思维方式;第四,马克思深入到社会生活基础中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他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揭示出构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绝对统治原则的资本逻辑;第五,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解构一切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以“实践”发掘出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强调人的生命的特性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由此体现出自由和超越的生命意识。
唐正东教授主要阐释了马克思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建构方面。他认为,西方哲学传统始终存在着先验的形上规范与经验的历史相对的矛盾,形上的诉求根源于对形下之物的经验性的理解,但纯粹的经验性的理解生成不了形上的诉求。对于个体主体的解放,形上的诉求是必要的。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不仅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而且建构了一种新形式的形而上学。一方面,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把社会化的过程推进到社会历史过程,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马克思指出了由物质生产走向人的自由的理论路径,为解构传统形而上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的复杂性揭示了社会历史过程的内在矛盾运动。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社会历史过程因其内在运动发展而必然地具有形上的目标和导向。唐正东教授由此指出,马克思建构了一种由实践路径通向自由王国的新形式的形而上学。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两位教授就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社会历史过程的规范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马克思与康德在形而上学批判上的理论关联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学术讨论热烈。
贺来教授与唐正东教授在讲座中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严谨的逻辑思维,阐发了深刻的学术观点与丰富的理论内容。本次长江论坛启发了大家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深化了大家对具体理论的理解,是促进学术交流与理论创新的良好示范。
(图片:屈波、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