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论证与中国哲学——第五届中国古代论辩研讨会”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23
本网讯(通讯员陈凡昕)6月15日至16日,“广义论证与中国哲学——第五届中国古代论辩研讨会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澳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武汉记者站等媒体记者参加此次会议。
据悉,中国古代论辩研讨会自2017年至今已举办四届,本届会议则以“广义论证与中国哲学”为主题,并举行了“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的揭牌仪式,聘任鞠实儿教授担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会议期间,学者们分别围绕“面向中国素材的广义论证研究”、“数字人文与中国哲学智能论证”与“中国古代哲学论辩”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一、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卢昌宁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术服务处处长陶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鞠实儿出席并致开幕辞。陶军指出本次会议与实验室关注数字技术为论证研究赋能的创新性;李佃来代表哲学学院对参会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指出实验室建设的标杆意义;鞠实儿指出广义论证面向社会现实的动态语境研究论证如何生成,要求跨学科背景与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并对实验室的发展给出建议。
二、揭牌仪式
“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揭牌仪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李志主持。在与会领导专家的见证下,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鞠实儿教授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巍教授共同为“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揭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为鞠实儿教授颁发聘书,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晓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分别致辞祝贺该实验室的成立,并表达对其学术创新的期待与展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巍介绍和阐明该实验室建立的初衷与时代意义。(揭牌仪式新闻http://philosophy.whu.edu.cn/info/1033/111931.htm)
三、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明海英担任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匡钊评议。
中山大学曾昭式以《再论“正名-用名”论证类型》为题,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论证类型中“正名”与“用名”的涵义与作用,“正名”是概念规范,“用名”是思想制造,由二者分别可以达到理由和思想的可接受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志荣以《论辩语境下的惠施名学思想解读——以“濠梁之辩”为例》为题,对濠梁之辩进行了知识论重构与解读,认为其中并不存在叠代现象,且不属于严格的诡辩,而是逻辑直觉的差别所造成的分歧。
南京师范大学深川真树、姜楠以《现代中国的中国古代逻辑学研究——以“广义论证”概念及其视域下的研究为中心》为题,回顾了广义论证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及发展,及其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以“家族相似性”概念处理逻辑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张力问题。
武汉大学李巍以《AI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的数字化与智能论证》为题,指出哲学学科数字化的关键在于论证的数字化,故可借助机器智能论证的基本架构模拟中国古典文献中做论证的思维方式,另可设想“哲学探针”通过衡量产生歧义性的论证环节,判断文本哲学性的高低,这也将是“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未来致力于推进的主要工作。
四、第一组发言
第一组发言的主要议题是面向中国素材的广义论证研究,共包含四组报告,由中山大学黎汉基担任主持,西北大学李友广担任评议。
华中科技大学张瑛、吴婧爽以《歧视语的挪用担忧及其消解策略》为题,将歧视语挪用解释为社会行动,则应遵循“一词多义”策略,从概念结构诠释其可收归性特征,并关注评价等社会-道德-政治因素的影响,由此拓展广义论证理论的辐射范围。
深圳大学廖晨以《广义论证视域下的孟子论证理论研究》为题,运用广义论证理论,认为孟子说服国君的论证工具有效,但因其主张本身不被接受而失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曾欢以《〈吕氏春秋〉君臣关系与政治论证》为题,运用广义论证方法考察《吕氏春秋》中的论证,认为其本质是政治伦理实践,其中政治论证的方式又为君臣关系所决定。
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王晚霞以《古朝鲜曹李无极太极论辩的说理规则与论证结构》为题,用广义论证的理论工具对古朝鲜曹李论辩进行了刻画与分析。
五、第二组发言
第二组发言的主要议题涉及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及文本诠释,共包含四组报告,由华南师范大学刘体胜担任主持,江南大学包佳道评议。
中山大学黎汉基以《句子抑或严格的指称项?──也谈〈穀梁〉的“辞”》为题,从《论衡》中的翻译问题切入,分别对冯耀明“犹”、“文字”、“句”、“章”等的误译进行了分析说明,最终指出这些误译实质上出于寻找命题的意愿。
西北大学李友广以《先秦儒道法政治理论中的类比思维及说理方式》为题,探讨了周秦之变背景下,老子、孟子、荀子及韩非子基于类比思维的不同政治隐喻,呈现先秦儒、道、法治国理论建构的理路。
澳门大学李庭绵以《〈庄子〉的鱼、水之喻与仕途》为题,以隐喻与互文的方式为濠梁之辩提供了兼顾跨文本与内文本的全新诠释角度。
武汉大学李宇以《论〈管子·五行〉篇人文秩序的证成方式》为题,指出《管子·五行》篇中的立法时令思想具有严格的天文知识基础,并建构和统合人文秩序,体现了作为古典知识生产路径的“人文因循天文”原则,可证成《管子》内部文本群的有序性及统合性结构。
六、第三组发言
第三组发言的主要议题涉及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及面向中国素材的广义论证研究,共包含五组报告,由武汉大学刘沁担任主持,深圳大学廖晨评议。
江南大学包佳道以《由己推人与由近及远:“能近取譬”的两类说理方法》为题,通过名家、道家及孔孟的语言哲学,从“推己及人”与“由近及远”两个角度追问“能近取譬”作为说理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在汉语哲学视野中的意义。
山东大学孙志强以《侔式推理与自然逻辑——以量词为线索》为题,引入自然逻辑工具,考察《墨经》中的侔式推理,包括“是而然”与“是而不然”,最终指出宾项量词的省略导致了侔式推理在有效性方面的困难。
忻州师范学院武梦云以《广义论证视角下“矛盾”概念探析》为题,从广义论证的视角探讨韩非子 “矛盾”说与西方“矛盾律”的区别与联系,详尽说明如何界定与评价矛盾。
山东航空学院梅寒以《广义论证视域下〈孙子兵法〉战略三篇研究》为题,运用广义论证理论还原并考察了《孙子兵法》战略三篇的创作背景及论证情景,呈现孙子思想具体的历史语境。
武汉大学马晓见以《〈招隐〉〈尊隐〉与〈学隐〉:简析晚清经世学的论辩与立场》为题,通过回顾政治化隐士的形象,认为《招隐》中的论证并非严格的逻辑论证,而是儒学文化内部的论证,具有明清经世学溯流的问题意识。
七、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以“论证研究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形态”为主题,由武汉大学肖航担任主持,与座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
中山大学鞠实儿首先对第三组发言的报告作点评,并从方法论、规则建构与考察重点三方面进一步对广义论证理论进行介绍,最后指出广义论证最深层的问题意识在于“如何做中国哲学”。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想象力,深度学习技术在构造思想世界方面的扩大与应用,对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兰州大学陈声柏首先回顾了历届广义论证会议的举办历程及核心共识,强调哲学要讲可理解的道理,哲学的核心是论证。其次指出广义论证理论不是纯粹形式逻辑的研究,更接近于研究说理方式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肯定了召开本次会议与成立实验室的意义。
武汉大学李巍再次强调研究中国哲学的底层论证是中国哲学的未来形态。
澳门大学李庭绵首先从儒学角度肯定了广义论证的方法论意义,以往通过“格义”来研究中国哲学的方式,往往忽视了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说话的脉络乃至说话者个人的经历。其次,她介绍了目前海外汉学界出现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其与广义论证理论的相通性。
江南大学包佳道肯定了广义论证理论作为回到中国哲学自身脉络、让历史开展自身的研究范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广阔的理论前景。
兰州大学邱德钧介绍了现代AI技术所要求的硬件支持。
武汉大学文碧方就广义论证反本质主义之后如何解决冲突的问题与鞠实儿展开讨论。
八、闭幕式
会议闭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廖璨璨担任主持,澳门大学李庭绵、武汉大学李宇作学术总结,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何杨为大会致闭幕辞。
在闭幕式的开场环节,主持人廖璨璨展示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发来的祝贺信。吴根友肯定了此次学术会议在在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召开的重大意义,祝贺会议的圆满成功及“中国哲学智能论证实验室”的正式挂牌,并期待该实验室的未来成果。
在闭幕式的学术总结环节,李庭绵将本次会议的报告分为“古代文本论证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找到文本统合性结构”、“广义论证在中国古典文本研究中的讨论与运用”、“AI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四大类,分别予以引述。李宇指出探讨中国哲学文本的论证方式是思想数字化的必经步骤,也是刻画论证要素集的重要来源,中国古典论证过程的梳理与诠释也依赖于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在闭幕式的致辞环节,何杨首先回顾了广义论证会议的举办历程及历届主题,对借助技术深化广义论证研究的前景表示期待,并向参会学者及参与筹备的师生表达感谢。至此,“广义论证与中国哲学——第五届中国古代论辩研讨会” 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落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