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讲坛】汪信砚教授纵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1-18
本网讯(通讯员 刘浩然)11月14日晚,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做客珞珈讲坛第467讲,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术讲座。武汉大学副校长朱德友出席讲坛并为汪信砚教授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哲学学院院长李佃来教授主持本次“珞珈讲坛”。校内外百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汪信砚教授首先概述了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活和政治话语中的关键议题,也是学术界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必须在世界现代化浪潮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所经历的艰难探索历程。
汪信砚教授首先论述了世界现代化三次大推进的浪潮及其特点,进而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定位。第一次现代化大推进的浪潮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形成的,它是发端于英国尔后向西欧和北美核心地区扩散的工业化过程。第二次现代化大推进的浪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它是工业化在西欧和北美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并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过程。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相伴而生,它涌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一次席卷亚、非、拉广大地区的真正全球性的大变革。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中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搏击,它们分别是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民国时期对局部现代化的推进、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俄为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其中,前两次搏击都属于按照西方模式来进行的防御型现代化,后两次搏击都属于追赶型现代化,但第三次搏击是按照苏联模式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第四次搏击才属于中国式现代化。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从模仿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随后,汪信砚教授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何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他认为,人类文明形态不仅有依据社会形态和技术形态所作的基本形态的区分,还有民族形态的区分,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现代文明或社会主义工业文明的新的民族形态即中国形态。
最后,汪信砚教授深刻阐释了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得以可能的原因。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三个根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的现代化。这三个根本特征使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或社会主义工业文明的中国形态成为可能。
在互动环节,汪信砚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个体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位置如何”“如何把握作为政治话语的中国式现代化和真实的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和回答。现场学术气氛热烈,师生们享受了一场学术盛宴,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