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雷思温副教授做题为“可能性就是力量:库萨的能在论与存在的制作性”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2-30
本网讯(通讯员 刘浩)12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雷思温副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B214报告厅进行了题为“可能性就是力量:库萨的能在论与存在的制作性”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武汉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外国哲学教研室王咏诗副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归伶昌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刘任翔作为与谈人与雷思温副教授进行了交流。院内外6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场讲座。
导论环节,雷思温副教授对本次讲座的核心概念“能在论”的含义和哲学史影响进行了预先介绍。就含义而言,“能在论”中的“能”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能”是可能性,它本身的悬临性与自由就是去存在的前提和方式,使存在与不存在得以可能;其次,“能”是能力、力量,支配和决定着存在与不存在。就哲学史影响而言,“能”的“可能性”以及“能力/力量”的含义,在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能在论视野下,对存在问题的思考,隶属于对诸种“能”的含义与状态的思考。而从哲学史的线索来说,首先将“能在论”发展为核心学说的正是库萨的尼古拉。
讲座正文第一部分,雷思温副教授在简要介绍库萨的生平和著作之外,重点分析了库萨的“能在论”试图回应的两个背景问题。首先,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基督教神学存在“牺牲神的超存在性和不可理解性”、“神的内在性与超越性的不可调和性”、“质料因与形式-目的-动力因之间的二元对立”等问题;其次,由唯名论带来主体性哲学的萌芽,既存在神的过度内在化下沉和人类心灵的自治倾向问题,也存在将“可能性”理解为对世界的悬置或否定的问题。埃克哈特尽管试图通过复活新柏拉图主义传统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又潜藏着过度偏重神性之无的否定性倾向。库萨在承接埃克哈特思想的同时,将解决上述困境的不同努力最终发展为其能在论。
讲座正文第二部分,雷思温副教授梳理了库萨能在论的发展过程。《有学问的无知》属于前能在论阶段,此时库萨尚把“绝对必然性”看作存在的最高样态(modus),而将作为绝对可能性的“能够存在”(possunt esse)视作存在尚未实现的低级样态。《论诸光之父的赠礼》和《平信徒论心灵》属于能在论的预备阶段,此时“潜能/可能/能力(potentia)”已经被统一入三一体之中。《论能在》是能在论发展的中期阶段,此时上帝被视作是绝对的“能”与“是/在”的完全同一,也是“绝对的可能性”与“绝对的现实性”的完全同一。在《纲要》和《论理论的顶点》中,库萨进一步将能在论发展为“能论”,“能”超越了现实性和必然性,超越了光与影、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别,而是一种“使其”看见、存在的“让”。与埃克哈特的“让(lassen)”相比,库萨的“让”最终成为具有强度层级的能力概念。
讲座正文第三部分,雷思温副教授回顾了库萨的能在论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唯名论困境的解决方案。首先,从无到有的创造,成为能本身的制作活动的显明与展开,它正是能无能有的能,神由此保留了其对存在本身的超越以及不可理解性。其次,万物都作为可能性而呈现在被制作的能力中,这既非绝对的必然,也非绝对的偶然,从而调和了神的内在性和超越性。再次,亚里士多德主义中的“质料因”被揭示为“能成为质料”的能力(posse fieri),从而与作为“制作的能力(posse facere)”的“形式因”源初地统一在一起。最后,针对唯名论的心灵自治化和可能性悬临化的问题,库萨的“能在论”一方面揭示出认识、语言和意义对源初的“能”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使“能”成为了积极的、肯定性的现实力量。
讲座正文第四部分,雷思温副教授阐释了“能”的“可能性”和“能力”这两层含义在“制作性”概念中的收摄。“可能性”和“能力”共同体现为“可被制作的能力/能被制作”和“制作能力/能制作”。这种收摄不仅使得库萨的“能”概念成为一种更偏向于肯定性的概念,也使不可思议的“创造”能够以一种理性主义的方式被猜想。
讲座末尾,雷思温副教授梳理了近现代哲学对库萨“能在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分别讨论了“能在”思想在波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霍布斯、康德、海德格尔以及阿甘本哲学中的体现。
互动环节,就归伶昌老师提出的“与‘创造’概念所暗示的神外在于受造物相比,‘制作’概念如何确保神的超越性?”、“概念与外物是否分别来自‘能’的两种不同制作,这是否又导致了新的分裂?”、“库萨晚期著作中将‘能’提高到核心地位,是对中期提出的三一结构的维持还是改变?”,刘任翔老师提出的“是否可能将库萨的能在论思想推进到德勒兹的彻底性,取消同一性的有限性,让有限存在在的‘能’不被包纳入神的‘能’?”,以及在场其他师生提出的“‘能’对于‘是’的超越性与‘历史终结’之间是否存在张力?”、“库萨是否特别提及人的存在的特殊性?”、“‘能’能否被赋予物和自然?”、“库萨如何看待‘是’与‘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雷思温副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结束之际,王咏诗副教授对雷思温副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并对雷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及与师生们的热烈互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库萨“能在论”思想的理解,也激发了对这一领域更深层次探讨的兴趣。她鼓励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继续探索哲学的无限可能,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