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南京大学胡星铭副教授为我院讲《反思哲学写作》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09

本网讯(通讯员 田昶奇 )2020年9月7日晚7点,南京大学哲学系胡星铭副教授应邀,为我院作了主题为《反思哲学写作》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哲学教研室冯书怡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15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胡老师阐述了青年研究者对哲学论文常常聚焦于:介绍某个哲学家的思想、比较两个哲学家思想的异同、围绕一个问题谈自己的思考,并指出以上哲学论文常出现的两大误区:1、没有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种论证要求阐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证据关系;2、没有说明自己的论文相对于最近相关文献的原创之处。

接着,胡老师进一步解释了这两种误区产生的缘由。他认为部分人觉得哲学写作的目的是增进自己的理解而非说服别人,缺乏论证不会妨碍增进自己的理解,故论证对于哲学写作是无关紧要的。并总结了部分人认为不需要点明原创的6个理由:1.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谓的原创只是某种幻觉;2.原创很难,年轻的哲学工作者难以达到;3.哲学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理解,达成这种目标不需要原创;4.点明自己的原创贡献需要指出别人的不足;5.认为内行会看出自己的原创之处;6. 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都是流水线生产,没有讨论的价值。

紧接着,胡老师向大家论证这些理由并不成立,他认为,哲学写作需要论证,也需要说明自己的原创贡献。以学术发表为目的的哲学写作主要是为了增进学术共同体的理解。一项学术发表的学术贡献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多少学术共同体成员的理解。胡老师指出,有中心论点、清晰、细腻的论证,说明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创之处,更能增进当前哲学共同体(包括作者自身)的理解。他认为,在表达清晰的前提下,若论证有理,则能帮助他人增进理解,若论证无理,也能发现错误。

讲座最后,胡老师就哲学史写作的原创贡献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哲学史写作需要说明自己对某个伟大哲学家的解读与其他某些学者的不同之处,并清晰地论证为什么自己的阐释更好,而这就是原创贡献。例如对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已有文献很多并各不相同。若你另起新篇,不能仅给出自己的阐释,还应提出一新观点,并论证为何更佳。若你认可已有阐释其中一种,需说明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并论证为何更佳。若你认为提出这种阐释的学者已经很好地说明和论证了其原创之处,那么就无必要再讨论这个话题了。

在互动环节中,有同学提问:原创的思想往往表现为启发式,它与论证所要求的清晰性是否矛盾?胡老师表示,原创性需要的不只是作者的观点不同,而且观点需有价值。作者需明确地理解到这种价值,并能在语言中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故思想的原创性与论证的清晰性之间没有矛盾。

在同学问到如何看待格言、随笔式的非推论的写作方式?胡老师认为理解分为因果关系理解和逻辑关系理解,哲学式的理解是后一类。非推论的写作方式难以阐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因而不利于理解。

最后,在只以增进自己的理解为哲学写作的唯一目标,在何种意义上违背了学术道德这个问题上,胡老师指出学术写作占用了学术共同体的公共资源,因此需要顾及到同行的认知利益,正如功利主义认为我们应当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化利益,学术作者也应该增进大多数学术共同体的最大化理解。而且从长远来看,增进同行的理解有助于获得有效的反馈,最终能增进自己的理解,因此以增进学术共同体的理解为目标,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