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之一:社会善念研究之初见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1-30

本网讯(通讯员 童华丹)2020年11月2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应邀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B107报告厅与心理学系师生分享了“社会善念研究之初见”。

讲座由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喻丰教授主持。许燕教授围绕“社会善念”进行了基础概念、表现特征、测量方法、应用展望四方面的阐述。在交流过程中,许燕教授分享了个人和同事长期进行基础研究的感触体悟,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做好心理学基础研究并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讲座伊始,许燕教授通过“草莓酱和杏仁酱的选择”这一极其普遍的生活小事,为同学们引出了“社会善念”这一概念,许燕教授描述了“社会善念”本土化的过程,将善念与“正念”、“善良”、“亲社会”进行了辨析,同时指出了社会善念的三个要素:人际互动的情境、识别感知他人的技能、让渡选择权的意愿。在明确社会善念的定义后,许燕教授针对社会善念的两种表征特征简单介绍了相关研究,分析阐述了特质社会善念与状态社会善念在结构特点、人格变量、加工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随后,社会善念的测评方法被重点介绍给在场师生。许燕教授从经典测量范式概述、状态社会善念测量变式研究、特质社会善念心理结构探究三方面着手,展示了目前已进行完毕的各项测量方式研究。许燕教授强调,测量工具编制工作的最大意义是能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服务,这便是“心理学服务于生活” 的过程。并通俗地解释了各测量工具编制的过程,分享了编制过程中的体悟,包括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最后,许燕教授指出,社会善念与认知、人格、情境、情绪、行为等等都可以衍生出许多相关研究,虽然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未来还可以有也必然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产生。

在互动环节,在场的师生们围绕社会善念向许燕教授提出自己的困惑,也积极地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多方讨论。

此次讲座让在场的师生们深刻理解了心理学研究是如何从点到面、从基础到应用,再逐渐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大家纷纷表示,这对大家的影响将持续拓展到后续进行的每一项研究工作中。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