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做客长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0-30

本网讯(通讯员刘奕文)2021年10月29日,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第一百三十六讲长江论坛在我院B214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做了题为“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讲座。讲座由哲学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李志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盛福刚副教授、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教研室陈江进教授以及院内外4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1

讲座伊始,王凤才教授从“什么是现代性”这一问题入手,指出“现代性”与“现代”、“现代化”密切相关,并介绍了汤因比、马克斯·韦伯、哈贝马斯、席勒、黑格尔等学者对“现代”的不同看法。王凤才教授根据《启蒙辩证法》(1947)的精神实质,认为可以将“现代性"内涵界定为一种以征服、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科学知识万能、技术合理性至上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以历史进步为目标的文明乐观主义。简言之,启蒙理性的核心价值就是,理性至上、科技万能、个体中心、文明进步。

接着,王凤才教授介绍了对待现代性的四种立场。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的两个传统:古典现代性概念和语言哲学转向之后的现代性概念;于是,在哈贝马斯的视野里,对待现代性就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古典现代性”、“告别现代性”和“重逢现代性”。另有第四种立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

紧接着,王凤才教授分析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在马克思视阈中,“现代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理性,二是资本逻辑。对于前者,马克思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对于后者,马克思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从根本上说,马克思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因而是现代性的坚持者;当然,马克思又不同于一般的现代主义者,尤其是不同于现代自由主义者,而是反对自由主义者信奉的个体中心主义,因而并非毫无保留地坚持现代性;马克思不仅不是完全赞同现代性,相反还极力批判现代性,尤其是现代性的拜物教特征;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科学分析与价值评判的统一。

最后,王凤才教授总结道,我们要协调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协调个体主体性、集体主体性、主体间性的关系,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协调道德与伦理的关系,协调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主义的关系。

讲座结束后,王凤才教授与在场师生针对马克思为何不是生态主义者、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理解政治伦理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