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素梅教授线上讲座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4-03
本网讯(通讯员陈桂梅)2022年3月31日晚,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逻辑与哲学系列讲座”第19讲成功举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素梅教授应邀在线上做了题为“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的讲座。本场讲座通过学术志网站平台进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波教授主持,桂起权教授评议。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人在线上参加了此次讲座,反响热烈。
讲座中,成素梅教授阐释了量子力学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假设,对量子力学的不同解释、量子力学在哲学上引起的争论等等。
成素梅教授谈到,量子力学是在不断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由一群智慧超群的物理学家创立的,经过近百处的发展,已经为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原子能、激光、晶体管、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统、凝聚态、纳米、量子调控、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讯、量子计算等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许多国家成立专门研发机构促进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量子力学除引发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之外,还带来相应的哲学革命,需要哲学家付出努力去吸收量子力学所蕴含的哲学见解来拓展现有的哲学框架。
量子概念来自拉丁语,意指一个不变的固定量。普朗克最早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创新性地提出了“能量子”概念,意指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不连续的,后来,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说明了光电效应,玻尔提出了原子内电子运行轨道量子化概念,说明原子的稳定性等问题。确立了量子化思想的地位。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主要由四个基本假设构成,其中,基本概念由希尔伯特空间、算符、波函数、动力学变量构成,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概率解释和全同性原理构成了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出发点。
成素梅教授还谈到,这种形式体系存在着两种断裂,一是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情形与理论描述之间的断裂;二是可知的测量结果和测量过程不可知的功效或作用之间的断裂。这种断裂以及“微观世界是量子化的”观念的确立,不仅使得奠基于“自然界是连续的”这一观念的日常概念和经典物理学中的概念成为意义不明确的术语;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经典物理学和由此形成的实在论和认识论基础做出了重大的修改。物理学家们在是否愿意接受这种重大修改的问题上产生了原则性分歧,反过来,这些分歧也把物理家和科学哲学家分成了许多对立的学派。
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哥本哈根解释的确立;二是试图将量子力学纳入经典物理框架所提出的各种隐变量解释;三是从量子力学的形式体系中发展出对它自己的解释,比如各种多世界解释等。在这些解释中,除退相干解释之外,基本都属于哲学解释,所不同是这些解释都是在承认量子力学形式体系之基础上进行的。量子力学基本假设所蕴含的哲学前提具有语义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的颠覆性。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桂起权教授也是量子力学及其哲学和逻辑的资深研究专家。桂起权教授对成素梅教授的讲座做了评论,他指出,成素梅教授对物理概念理解得准确,哲学上又富于敏感性,本次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从物理学思想史的眼光看问题,对“量子”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量子力学的由来,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分析了“量子危机”(热辐射“紫外灾难”)如何逼迫产生“量子革命”(先是用数学技巧得出“普朗克公式”,协调和统一了“长波段”与“短波段”公式之矛盾,而后追问其成功的“物理根源”即“本体论基础”,才不得已提出“量子”概念);第二方面,简要地介绍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做到准确、严格、不失真。但这方面通俗化解释似乎做得不够;第三方面是重点,讲述量子力学所引出的深刻哲学问题,并选择了最典型、最引人入胜的案例。他认为,成素梅教授看待量子哲学的眼光极其敏锐,字字句句切中要害,整场报告富有启发性。
最后,主持人陈波教授对成素梅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及桂起权教授的评论表达了感谢,该次讲座圆满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