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启航正当时 擎旗奋进谱新篇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2-18
通讯员:刘秀慧
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哲学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强抓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航,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全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021年,学院党委获评武汉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党史学习教育(202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党纪学习教育(2024)为契机,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全面落实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
召开中国共产党哲学学院第四次党员大会
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学院党委切实抓好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波堤”,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教职工大会“广泛学”、党员师生“自主学”、强化培训“深入学”的“四学”联动机制,丰富学习载体,营造学思想、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学院教师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40多篇文章,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作了深刻的学理阐释。汪信砚教授的理论文章《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贡献》入选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全国仅15篇理论文章获此殊荣!视频《朱传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被评为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视频奖。充分发挥哲学博士研究生的理论优势,连续7年推荐14名学生加入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学院连续7年获评武汉大学大学生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湖北电视台来校采访汪信砚教授,并在湖北卫视新闻联播播出
坚持以师德师风为引领。讲好师德师风故事,组织撰写萧萐父等6位文科学者的生平故事,拍摄朱传棨等10位荣休教师纪录片,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学院教师接力前行;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覆盖,着力推进武汉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示范教师团队(百年学术传统的赓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团队)的培育扶持工作;举办专题学术会议,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教育伦理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教育部追授陶德麟“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1人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评湖北省“荆楚好老师”,1人获评“武汉大学教学名师”,2人获评武汉大学“师德标兵”,3人获评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人获评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4人获评武汉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1人获评武汉大学“十佳老人”。
2024年7月举办第二届应用伦理珞珈论坛暨“教育家精神与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
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学院党委围绕哲学学科特色,开展了多项具有哲学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党建与学科相结合的新模式。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哲说新时代”思享读书会、拓展“哲Young初心”等新媒体阵地、推动党员结对帮扶学生宿舍,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教师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入选学校第二批“样板支部”;还有4个项目入选学校第二批“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2个工作案例入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汇编》。青年教师周可荣获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昊荣获湖北省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荣誉称号,2020级本科生黄炎硕获评武汉大学第七届“榜样珞珈”年度人物。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学者李勇、青年国家高层次人才李巍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英才”贺念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学院党委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取得实际效果。
2024年本科生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叶中参加中国哲学(国学)教研室教师党支部党员大会
学院党委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目标,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推动讲政治要求贯穿科学研究全过程。哲学学科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十三。2023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年,学院获评“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人才强院,勤练“内力”。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从海内外先后引进了近30位优秀人才,既有资深的学界领军人物,也有风头正劲、影响卓然的青年学术精英,同时还招募了20余位博士进入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长张平文一行到哲学学院进行工作调研
深耕学术,成效凸显。教师在中外文顶级、权威和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刊发9篇高水平论文(全校共18篇);在SSCI、SCI、A&HCI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居全校文科院系前列。十六年磨一剑,由郭齐勇教授领衔主持的十卷本《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全部完成。大型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研究项目《民藏》丛书的编纂有序推动,成立了挂靠哲学学院的实体性科研机构,合同金额上亿,已经到账经费1675万元,编写计划达五百本,被立为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湖北省和武汉大学也将之列为“十四五”重点项目。学院教师获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近百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后期资助项目共3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普及奖1项;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
《中国哲学通史》十卷本
2024年6月《民藏》编纂文化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黄泰岩,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民藏》总编纂李军为《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揭牌
建强平台,激发活力。学院参与共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以及省部共建的“湖北省宗教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和“武汉大学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100余场国内外学术会议。成立“中华文化智能论证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实验室,其产出具有范式变革意义。主编5本中文学术辑刊,创办2本英文国际期刊,为老师们搭建起了集体攻关、了解世界前沿学术问题以及分享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
学院主编的主要中文刊物
汇聚育人力量 共育时代新人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探索“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哲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分在五年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在校生代表性成果”与“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均居全国于1-5位。学院连续9年荣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实践育人优秀组织单位”,连续8年荣获“武汉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聚焦教学,提质增效。学院一贯重视专业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谋划、科学布局,哲学专业及心理学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宗教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专业还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强基计划”及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哲学专业与政治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联手创办PPE试验班,启动新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宗教学概论》获批教育部101计划哲学核心课程。学院获批武汉大学“课程育人”专项建设基地和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示范学院,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在内多名教授担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哲学导引:基础与前沿》正式上线。创办“珞珈哲学校友论坛”,先后邀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理事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哲学系78级杰出校友孙志军,及1980级校友胡佑忠做专题报告。研究生公选课“当代世界哲学前沿问题研究”(CPIS),由外籍教师及高层次人才联合授课,将前沿问题专题讲座和一对一学术论文指导相结合,被研究生院选树为典型,在全国重要会议上推广。“新文科背景下的交叉融合型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教学成果奖获奖方面实现的新突破。
举办教育部101计划“宗教学概论”核心课程推进会暨宗教学学科建设咨询会
以赛促学,成果迭出。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获全国特等奖一项、全国三等奖一项,这不仅是学院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也实现了武汉大学在该专项赛事中的零突破。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一项、全国三等奖一项。在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两项,全国三等奖两项,肖航、李巍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在第二十九届“爱智杯”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王晨皓从《2024中国诗词大会》全国近40万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季军,受到中国大学生网、中国电视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获评2024年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
学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学生参加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
行万里路,知行互促。学院注重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组织学生赴浙江嘉兴、湖南长沙、甘肃敦煌、浙江杭州等地开展弘扬红色精神、助力文化传承等特色实践活动,做到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用实际行动将实践报告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返家乡、寻访校友、政务实践等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基层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了解社情民情,树立现实关切。多名学生在挂职锻炼期间,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产出科研论文及报告,为地方发展提质增效贡献智慧,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学生赴浙江杭州开展以“山水·物居·文脉”为主题的美学实践
探索特色,迈向世界一流
学院党委坚持党管外事,不断细化国际化战略布局,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推进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学院荣获首批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荣获首批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先进单位,时任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颁奖
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打头。全职引进了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Paul Patton教授、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劳特利奇出版社主编的James Lewis教授等知名学者在内共11位外籍教师,这些外籍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表现亮眼,极大提高了我校哲学学科在国际哲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Paul Patton教授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是我校人文学科中唯一上榜者。
2024年11月召开国际化建设座谈会及外事工作会议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深入。积极寻求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访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拓同海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建立起了学生交流互访的机制。开办全英文研究生项目,招收高水平外国留学生。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座50余场,连续8年举办“当代政治哲学前沿”国际暑期学校。
2024年7月学院师生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开展哲学暑期学校交流活动
2024年8月学院师生赴意大利高校开展学术访问活动
开展国情教育活动。组织外籍教师探访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追寻红色足迹,通过参观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体验姚家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学习中国共产党抗战先烈的英雄事迹,追忆烽火岁月的抗战精神;参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博物馆、丹江口水库等“大国重器”,感知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地调研湖北龙头民营企业稻花香集团,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就;走访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雷佳畈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外籍教师实地走访美丽乡村雷佳畈村
哲里启航正当时,擎旗奋进谱新篇。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为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
蓄势待发,方可顺势而为
挥汗如雨,定能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