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晚,哲学学院第十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在教五多功能报告厅成功闭幕。
本届活动的闭幕仪式暨活动“求真”版块通过“唇枪舌战,求真寻理”哲学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出席的嘉宾有:资深辩手蓝航、研究生红枫杯全程最佳辩手潘泽、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陈铭以及来自哲院的苏德超教授和周玄毅副教授。来自全校多个院系的200多名同学参加了活动。本次比赛仍然采用金秋赛制,但由于是友谊赛,所以不分胜负,只评选“最佳辩手”。
在双方辩手上场后,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是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为辩题的辩论赛正式开始。我院的四名辩手对阵分别来自文学院、历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优秀辩手。四院辩手齐聚一堂,正反双方针对这一社会热点进行了一次睿智、犀利而贴近现实的辩论。正方主要强调体验的重要性,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没有实际体验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而反方主要立足于这两种态度的比较,强调读万卷书是基础,没有对前人经验的掌握在实践中就更容易走弯路。
双方结辩陈词过后,五位嘉宾也对本场辩论作出了精彩点评。调侃自己是“抛砖引玉”的校辩队执行教练蓝航首位发言,他主要针对双方立论上的瑕疵进行了简要点评,并谈及了辩论技巧,使在场选手获益匪浅。接着,潘泽师兄针对双方八位辩手各自陈词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许多建议,他还特别指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对辩手们提出多站在观众角度来打辩论的希望和要求。陈铭师兄则是带着在场观众对先前快节奏的对战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在辩题剖析上,他指出了该辩题的时代局限性,由于交通通讯工具的巨大发展,古今迥异,造成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概念界限的模糊化。苏德超老师更是扩展了对于“读书”这一概念的看法。他指出,现在电子书大量出现,动画、影视也能带给我们行万里路的体验,甚至比亲身体验更加深刻。最后是辩论奇才周玄毅老师的点评。他分析了正反双方的论点,举出丰富生动的实例来说明,使双方的思路更加清楚。他们的点评鞭辟入里,针对辩手们的立论、陈词、临场反应以及辩题本身进行了分析和点评,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和辩手们的热烈掌声。辩论结束,经过嘉宾们的商讨,我院的四辩王叔君同学最终获得本场辩论“最佳辩手”的称号。
半个月以来,我院围绕“精神家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结合了本院专业,将哲学、心理学、宗教学、国学与同学们的精神成长融合起来,从开幕式的昆曲文化巡演《牡丹亭》到“哲学•人生•价值”系列讲座,从“告别心霾·诗意生活”大型心理测评与咨询活动到“唇枪舌剑,求真寻理”辩论赛,整个活动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与好评。四大版块,紧扣我院“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的院训,为哲院学子及全校师生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第一版块“致美”,开幕式上的《牡丹亭》讲座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美学的饕餮盛宴,一次向善至美的精神回归。它拉近了同学们与民族传统的距离,与我们民族的根的距离。第二版块“爱智”讲座,以“哲学•人生•价值”为主题。苏德超、麻天祥两位教授分别与大家探讨了“上帝存在吗?”,“当代大学生如之何?”的话题,以透澈深入的分析和妙趣横生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第三版块“向善”,以“告别心霾,诗意生活”为主题,在桂园操场举办了一次心灵相约活动。为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自我而精心设置的心理测评、专业咨询、心理知识普及宣传等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第四版块“求真”,以哲学辩论的形式,为暂时告一段落“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吹响了希望和超越的号角。正如周玄毅老师在点评时结合辩论提到的:“不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需要我们跳出日常世俗生活的圈子,在读书和实践中反思我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关注精神家园,才是活动的精髓所在。”

十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精神家园”系列活动虽有尾声,但我们的成长无止境,“爱智求真、向善致美”,是我们哲院永恒的追求。衷心希望哲院学子能在未来的路途中磨砺心境,不断突破自我,也祝愿哲院的“精神家园”品牌活动越办越好!
(编辑:新闻部·段亚彤 倪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