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信息发布

哲学学院王志云老师受邀做“女性压力与管理”讲座——武汉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12-21

2016年12月18日下午,在哲学学院小报告厅,王志云老师受邀做“女性压力与管理”主题讲座,分析女性研究生压力状况和探究有效的抗压方法,现场气氛活跃、互动热烈。本次活动是哲学学院“关注女性身·心·灵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系列讲座之一,暨武汉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

首先,结合数据分析以及切身体会,介绍压力问题的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上,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压力,压力问题是不分男女性别的。王老师依据理性数据的分析比较,阐述压力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影响健康的因素有三大类: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研究调查发现,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正在下降,而与压力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70%是由压力导致的。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逐渐由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由此可见,压力是产生生理、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压力直接导致生理问题,例如红疹、消化系统失调、月经不调等;也间接影响日常行为,包括暴饮暴食、酗酒等,最终导致我们处于不健康状态。虽然这场讲座是以疏导女性研究生的压力问题为主,但是本场讲座主要是讲解压力的基本知识,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力从何而来、压力如何影响我们以及管理压力的策略四个方面。

随后,王老师以三个压力的相关因素,详细解释了压力的基础知识。压力源是能够引起个体紧张反应的外界环境刺激或事件;压力反应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外界环境刺激在个人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引起的反应,面对压力,通常会产生战斗-逃跑反应和一般适应综合征,在生理上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加快,消化系统减慢等,在心理上,消极情绪过重而隐藏了积极情绪,在认知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错觉增加和思维混乱等,在行为上放纵自己,做出一些冒险、不健康的行为;压力感知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处于压力状态的一种感知。大多数人希望通过解决压力源、问题来减轻压力,但是局限在于个人的压力体验不同,好事的发生也会产生压力,小压力的累积与疾病关系则更大,未发生的压力事件由刻板脑也会使我们产生压力,因此对未发生的压力事件的担忧应当松弛有章。

最后,王老师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耐心解答同学的疑问。关于想改变学习拖延症,却无法改变的问题,王老师指出这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辅助进行深入自我剖析,从而解决类似的问题;对于超出自我解决能力而积压在心里的问题,王老师借助Lazarus在1975年提出的“压力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并结合自身的生动经历做了细致的回应。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近尾声,通过此次生动的讲座,同学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如何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压力,以及寻找缓解压力等方面获益匪浅。

(哲学学院 黄鹭琦、姜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