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分馆  >  信息服务  >  正文

毕业论文后记带你认识美学大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6-20

玉兰芬芳,枙子飘香。子规啼鸣,夏蝉报到。青春正在,毕业即至。美丽珞珈的莘莘学子,究竟有怎样的心情与感受?喃喃书语,窥见本色。让我们一起品读他们的毕业致谢感言:感恩的话语,生活的眷念,真实的自然。。。他们说:毕业季,正青春,不散场。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体现其学术水平和人生境界的标志性成果,论文结束的后记或致谢更是他们对珞珈山修行生活的生动总结。2019年哲学学院有31位博士生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让我们从这些精彩纷程的后记或致谢中领略几位美学大师的风采。

一、范明华教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将我领进范门,并给予我许多指引和鼓励,我时常感激有这么一位性格平和、处事沉稳、精神洒脱的好导师。在我看来,范师乃性情中人,颇具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气质,有书、画、篆刻等雅趣。范师好酒,在微醺之后,习惯挥笔泼墨、写意人生。范师亲授我们摄影技艺,教我们鉴赏书画,品鉴园林,还常引领我们在东湖绿道上观景散步,谈天说地。清风拂面,带点浪漫,我们宛如逍遥学派,遨游于天地之间,东湖之上。在学习和生活上,范师对学生可谓关怀备至,甚至能够体察学生的细微心理感受和变化,并予以适度的疏导和鼓励。有师如父,有师如友,这是我人生的幸运。(梁思聪)

感谢范明华教授!范老师能书擅画,对美学和各个艺术门类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并将美的态度践行于生活之中。范老师的只言片语点拨教诲都会使我受益良久,如沐春风。(赵婧)

二、感谢导师彭富春教授自我硕士阶段以来七年的教诲与指导,正是他的“大美学”理念使我逐渐走出了美学学科的理论巢臼,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活动,而是通过“存在-思想-语言”的维度走向更为深广的本体论、存在论关切。这一思路不仅贯穿了整篇论文的写作过程,而且也最终形成了第五章的基本结构。(庄严)

我十分喜欢彭老师写的文章,有思想深度,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彭老师体形高大,面有威严,自带气场,所以学生们有些怕他,不敢亲近。记得博士入学面试时,我在讲台上见彭老师一脸严厉,说不害怕、不紧张是假的。待后来选了他两门课,渐渐地发现,其实彭老师身上有一种公平、正义和正气。在课堂上,他偶尔也会笑,也会表现出可爱的一面。他对学生的关爱更像一位严厉的父亲,不善言表,却饱含着最大的关心和鼓励。(梁思聪)

三、感谢邹元江教授,至今耳边还萦绕着邹师督促我严谨学术的严厉教导。他对待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对学生的高要求,既“折磨”着我也激励了我,让我明白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邹师充满艺术气息的激情澎湃的课堂教学也让同站讲台的我受益匪浅。(黄滟)

邹老师是个热情的人,笑容常在,脸上还带着两个酒窝,使人倍感亲切。邹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激情澎湃,颇具感染力,在课堂与他探讨问题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邹老师的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三个知识窗口,戏剧、音乐和雕塑。经过课堂熏陶,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也在有意识地接触和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邹老师还经常为学生收集、发布各类戏剧演出、音乐会、艺术展、研讨会等活动信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学术水准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在此,我真诚地感谢邹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栽培。(梁思聪)

以上后记或款款抒情、或娓娓叙事,有的慷慨激扬、有是回首拾贝,都表达出了哲学学院美学专业学子们对几位大师的敬重与爱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大家纷纷表达对武大的感谢!他们感谢在最美丽的校园,与最卓越的思想者、最优秀的同学相遇,让他们拥有了一份最美好的记忆与最尽心的奋斗。祝愿2019届毕业生继续保持求学初心、感恩前行。

(整理人:冯娟    2019年6月12日于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