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 |
姓名 |
专业代码_显示值 |
指导教师_显示值 |
论文题目 |
|
|
|
|
|
|
|
|
|
|
2016201130001 |
高丽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凯荣 |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
|
|
|
|
|
|
2016201130003 |
王颖辉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实践论》《矛盾论》的内在关联与时代价值 |
|
|
|
|
|
|
2016201130004 |
宋雨禾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汪信砚 |
冯契的理想人格学说探析 |
|
|
|
|
|
|
|
|
2016201130005 |
邓沁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佃来 |
卢卡奇对主客体关系的阐释 |
|
|
|
|
|
|
|
|
2016201130006 |
康琪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志 |
论科恩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命题的功能解释 |
|
|
|
|
|
|
2016201130007 |
黄丹阳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汪信砚 |
论《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
|
|
|
|
|
|
2016201130008 |
彭澧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
|
|
|
|
|
2016201130009 |
黄鹭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佃来 |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概念 |
|
|
|
|
|
|
|
|
2016201130010 |
汪洋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汪信砚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
|
|
|
|
|
|
2016201130011 |
南楠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吴昕炜 |
论列斐伏尔前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
|
|
|
|
|
|
|
2016201130012 |
李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冯契的智慧说探析 |
|
|
|
|
|
|
|
|
|
2016201130013 |
任怡琳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佃来 |
卢卡奇晚年异化理论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14 |
苗雅璐 |
中国哲学 |
刘乐恒 |
孔子“知”论探析——基于《论语》文本的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16 |
王光洁 |
中国哲学 |
文碧芳 |
沈清松“外推”理论与中国哲学发展趋势之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17 |
马克 |
中国哲学 |
丁四新 |
梁启超墨学思想研究 |
|
|
|
|
|
|
|
|
|
2016201130018 |
丁铭 |
中国哲学 |
刘乐恒 |
熊十力“三易”思想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19 |
王晓玲 |
中国哲学 |
吴根友 |
李贽的历史哲学思想研究——以《藏书》“德业儒臣”为中心 |
|
|
|
|
|
2016201130021 |
洪明超 |
中国哲学 |
文碧芳 |
朱子之“出入湖湘”及其思想发展 |
|
|
|
|
|
|
|
2016201130022 |
韩颖 |
中国哲学 |
秦平 |
《穀梁传》中的女性观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23 |
呼国平 |
中国哲学 |
孙劲松 |
苏轼禅学思想研究 |
|
|
|
|
|
|
|
|
|
2016201130024 |
王明 |
中国哲学 |
郑泽绵 |
王阳明良知说的“见在”思想研究 |
|
|
|
|
|
|
|
2016201130025 |
范根生 |
中国哲学 |
文碧芳 |
张岱心学思想研究 |
|
|
|
|
|
|
|
|
|
2016201130026 |
崔明扬 |
中国哲学 |
吴根友 |
《汉学师承记》与“汉宋之争”问题研究 |
|
|
|
|
|
|
|
2014201130027 |
张晓红 |
中国哲学 |
徐水生 |
陆贾《新语》思想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27 |
陈可依 |
外国哲学 |
赵林 |
康德与奥古斯丁论恶与自由意志 |
|
|
|
|
|
|
|
|
2016201130028 |
王吉平 |
外国哲学 |
曾晓平 |
基于自由的法哲学—康德法权学说研究 |
|
|
|
|
|
|
|
2016201130029 |
丁雨姗 |
外国哲学 |
杨云飞 |
论道德相对主义及其理论困难 |
|
|
|
|
|
|
|
|
2016201130030 |
纪玲 |
外国哲学 |
杨云飞 |
神恩援助与道德自律—康德人性论中的理论困境及其解决 |
|
|
|
|
|
2016201130031 |
张梦芹 |
外国哲学 |
曾晓平 |
康德的敬重思想研究 |
|
|
|
|
|
|
|
|
|
2016201130032 |
冯敏 |
外国哲学 |
郝长墀 |
汉娜·阿伦特自由观探讨——从行动角度出发 |
|
|
|
|
|
|
2016201130033 |
陈晨 |
外国哲学 |
朱志方 |
确定性的根基——维特根斯坦对笛卡尔的批判 |
|
|
|
|
|
|
2016201130034 |
李星 |
外国哲学 |
赵林 |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意象 |
|
|
|
|
|
|
|
|
2016201130035 |
郑文搏 |
外国哲学 |
曾晓平 |
康德哲学中“人格性”概念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36 |
黄婷婷 |
外国哲学 |
朱志方 |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驱动力问题 |
|
|
|
|
|
|
|
|
2016201130037 |
张愉 |
外国哲学 |
苏德超 |
心理属性与物理属性的因果关联及对神经认知科学的启示 ——以心灵因果排除论证和扩展认知论证为分析对象 |
2016201130038 |
王志远 |
宗教学 |
徐弢 |
彼得·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研究 |
|
|
|
|
|
|
|
2016201130039 |
魏诗妍 |
伦理学 |
李勇 |
偏倚的概念、理由以及责任——辩护关系理论 |
|
|
|
|
|
|
2016201130040 |
袁梦婷 |
伦理学 |
陈晓旭 |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相容吗?——以科克-肖·谭为例 |
|
|
|
|
|
|
2016201130041 |
郭言喆 |
美学 |
彭富春 |
叔本华音乐美学问题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43 |
李进 |
美学 |
范明华 |
张怀瓘书论中的“技”与“道” |
|
|
|
|
|
|
|
|
2016201130044 |
詹岚 |
美学 |
范明华 |
庄子“忘”的美学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45 |
李雅琪 |
美学 |
邹元江 |
《“谭派”京剧表演传承的美学问题》 |
|
|
|
|
|
|
|
2016201130047 |
胡文 |
美学 |
彭富春 |
论今道友信对孔子美学的批判 |
|
|
|
|
|
|
|
|
2016201130048 |
吴江玲 |
美学 |
范明华 |
“至乐无乐”的美学意蕴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49 |
周泽恩 |
宗教学 |
黄超 |
拯救人的形象:别尔嘉耶夫的 神学技术观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50 |
林期玲 |
宗教学 |
桑靖宇 |
论宗密的禅教和会思想 |
|
|
|
|
|
|
|
|
2016201130051 |
肖存远 |
宗教学 |
徐弢 |
奥古斯丁的教会论及其对中世纪的影响 |
|
|
|
|
|
|
|
2016201130052 |
彭柏林 |
宗教学 |
徐弢 |
斯宾诺莎宗教自由说的伦理学阐释 |
|
|
|
|
|
|
|
2016201130053 |
覃俊辉 |
宗教学 |
黄超 |
佛教虚拟社区的分层与互动关系研究——以武汉市佛教群体为例 |
|
|
|
|
|
2016201130054 |
陆泽杰 |
宗教学 |
翟志宏 |
门德尔松宗教宽容思想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55 |
彭虎 |
科学技术哲学 |
刘钒 |
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视域下的高质量科技供给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56 |
谢沛宏 |
科学技术哲学 |
程炼 |
涨块理论和认知反驳 |
|
|
|
|
|
|
|
|
|
2016201130058 |
吉维维 |
科学技术哲学 |
李光 |
开放式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59 |
黄宁园 |
国学 |
张杰 |
孔子学以成人方法观微 |
|
|
|
|
|
|
|
|
2016201130061 |
苗宇 |
国学 |
丁四新 |
宋濂《诸子辩》研究 |
|
|
|
|
|
|
|
|
|
2016201130063 |
张瑞杰 |
国学 |
孙劲松 |
《<管子>四篇“修心”理论初探》 |
|
|
|
|
|
|
|
2016201130064 |
桂文静 |
国学 |
张杰 |
《论语》的生死思想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65 |
汪恺 |
国学 |
吴根友 |
方以智“学”思想的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66 |
罗婷俐 |
基础心理学 |
胡军生 |
孝道行为的产生机制研究 |
|
|
|
|
|
|
|
|
2016201130069 |
武敬 |
应用心理学 |
张春妹 |
大学生的自我、教养方式与亲子冲突应对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
|
|
|
|
|
2016201130070 |
成方琪 |
应用心理学 |
钟年 |
父母教育焦虑的产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
|
|
|
|
|
2016201130071 |
刘意 |
应用心理学 |
费定舟 |
穷人如意少:主观社会阶层对焦虑的影响及其机制 |
|
|
|
|
|
|
2016201130072 |
李晴晴 |
应用心理学 |
刘毅 |
好即美吗?——进化论视角下的能力特质对外表吸引力的影响 |
|
|
|
|
|
2016201130073 |
李彤 |
应用心理学 |
严瑜 |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如何由反生产行为衍化而来: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
|
2016201130074 |
余薇 |
应用心理学 |
钟年 |
社会规范与利益冲突下大学生的竞争及其内部机制 |
|
|
|
|
|
|
2016201130075 |
朱忆莲 |
应用心理学 |
师领 |
特质正念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情绪智力和员工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
|
|
|
|
2016201130076 |
刘媛媛 |
应用心理学 |
姜兆萍 |
“美即是好”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
|
|
|
|
|
|
|
2016201130077 |
邓鑫 |
应用心理学 |
刘毅 |
信息框架与“一致性效应”对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
|
|
|
2016201130078 |
张彤 |
应用心理学 |
张春妹 |
罪犯狱内主动性和反应性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及验证 |
|
|
|
|
|
2016201130079 |
赵雪晴 |
应用心理学 |
费定舟 |
内外源注意提示效应下的差异结构对变化探测的影响 |
|
|
|
|
|
|
2016201130080 |
揭礼杰 |
应用心理学 |
赵俊华 |
反应任务对情感韵律和语义情绪效价冲突的化解:基于反语识别的ERP研究 |
|
|
|
|
2016201130081 |
周珏 |
应用心理学 |
谢天 |
儒家启动促进亲社会行为:遵循规范的需要与亲社会对象群体身份的调节作用 |
|
|
|
2016201130082 |
赵颖 |
应用心理学 |
严瑜 |
辱虐管理与公务员工作退缩行为: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
|
|
|
|
2016201130083 |
李伟 |
应用心理学 |
谢天 |
物质主义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生命意义建构水平的调节作用 |
|
|
|
|
|
2016201130084 |
杨晓敏 |
应用心理学 |
赵俊华 |
不同方言语音情绪韵律的识别研究 |
|
|
|
|
|
|
|
2016201130085 |
钟声言 |
应用心理学 |
姜兆萍 |
身体姿势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
|
|
|
|
|
|
|
2016261130001 |
唐璐瑶 |
应用心理学 |
胡军生 |
性客体化一定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吗? ——自我价值定位的调节效应研究 |
|
|
|
|
2016271130002 |
SEBASTIAN CHRISANDY ANGGASWARA |
应用心理学 |
严瑜 |
对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态度:角色与测量 |
|
|
|
|
|
|
2016271130003 |
HO THI QUYNH VY |
应用心理学 |
费定舟 |
行为激活疗法治疗抑郁症: 越南的实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