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1-02
本网讯(通讯员 周权)2019年12月29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器与道”学术讲座在我院B214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执行主编、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和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毛浩然教授主讲,哲学学院心理系张春妹副教授主持,院内外师生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毛教授从自己丰富的立项、评审和帮助修改高立项率课题的经验出发,给大家深入详细的介绍了社科基金申报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毛教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他认为,选题一定要有社会价值,最好在能拟出10个以上可以做的选题,再选择其中最优的选题。并提出了判断选题好坏的“三化”标准,即,货币化、研究问题具体化、时政化。他指出,选题不但要衡量自己研究解决的真问题具有多大的政府购买价值,而且要可操作性强,在申报课题中,既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又不能为了追求热点而政治化。在选题挖掘上,毛教授特别指出注意挖掘中国文化特色,要有理论高度和本土意识,需要有“local中国元素,但是又是世界关注的理论问题”。
在项目申报的自检上,毛教授为大家总结了快速问诊的“六问”:1、你想做什么?(课题名称、具体研究问题),2、从什么起点开始做?(前人研究有何不足)3、想怎么做?(研究思路与方法)4、能做出什么?(可能的研究发现与创新点)5、有什么用?(理论价值及其具体应用领域)6、凭什么相信你能做的来?(前期研究成果和研究基础)。
接着,毛教授重申了标题的重要性。他认为标题作为论文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至少占据了一篇论文80%的精华部分,并用举例的方法,仔细分析了如何修改标题,以达到凸显自己的核心关键词的效果,同时兼具通俗易读性和学术话语性、创新性。毛教授指出,为明确了解能够立项的课题,可以搜索国家统计网收录的已经立项、结项的课题项目,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学习、模仿来确保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紧接着,毛教授总结了写好引言三大要素:清晰界定核心概念、界定起点、引出问题。在如何写前人的研究不足之处上,毛教授从文献分类层级的漏斗型聚焦的思维方法,到重点黑体加粗的形式呈现,再到批评前人的委婉表达,甚至到引用专家文献的一些技巧,给予了大家非常宝贵的个人经验。
毛教授在针对项目申报的其他部分,如研究难点、研究方法、可行性、前期成果、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在如何组建团队等相关方面,都给予了个人非常实用的经验建议。
在讲座的结尾,教授以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讲解了课题申报从论文选题到修改到投稿再到退回修改的过程,他认为,首先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充分、自主的思考过程,学会带有批判目光,但同时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进一步的问题探索;其次,做研究也要“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研究之前要多看、多阅读、多思考,学习前人研究的长处与优势,尽量避免前人暴露出来已有的不足;第三,着重强调要将批判思维进行到底,要学会提问,并且提正确的问题。毛教授最后也给在座的师生分享了两点,其一为“悟”,其二为“道”。要对研究课题有自身带有批判性的思考,同时也要多读、多看以形成有价值、有意义、能够获得成果的选题,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前辈、导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但同时也不能缺乏自主的思考,另外,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学科综合性越来越强的现在,做研究也不能固守某一个专业,而是要拓宽多个学科的视野,才能收获综合性更强、专业性更突出的成果。
最后,张春妹副教授代表哲学学院师生,对毛老师这场深入浅出、细致详尽的讲座表示了感谢。讲座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