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荣休教师  >  正文

师资队伍

邹元江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2-21

undefined

 

姓名:邹元江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教研室:美学教研室

办公室:

 

接待时间:

 

邮箱地址:yjzou2011@163.com

 

简 介

邹元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武汉。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资深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兼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兼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戏曲戏剧》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主要从事中国美学、艺术美学研究。在境内外出版了《戏剧“怎是”讲演录》、《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等专著六部,其中《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一书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一书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一书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汤显祖新论》一书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曾应邀到德、日、法、英、美等国十余所大学讲学。还应邀到日、法、加、英、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及国内几十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或主持了190余次学术会议。在法国 《Revue d’ Histoire du théâtre》、日本《演剧研究》、台湾《哲学与文化》,国内《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权威期刊,《学术月刊》《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文化遗产》《艺术百家》《戏剧》《孔子研究》《周易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河北学刊》《学术研究》《中州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210余篇论文,其中A&HCI和CSSCI期刊140余篇。曾应邀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作学术报告170余场。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美学、艺术美学
主要研究方向: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意象与非对象化研究、审美心理学、汤显祖戏剧美学研究、梅兰芳表演美学研究、二十世纪中西戏剧美学研究、戏剧“怎是”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生:《美学原理》《审美心理学》
研究生:《审美心理学专题》《戏剧美学专题》《戏剧美学原著选读》

 

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215、《对昆剧传习所百年薪火传承的反思》,《戏剧》2022年3期;
214、《“知”“道”与审美非对象化思维》,《厦门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213、《从<申报>(1922-1942)看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的盛与衰》,《艺术百家》2022年第1期;
212、《戏曲理论研究从维护者转向开拓者》,《戏曲艺术》2022年第1期;
211、《汤氏家族藏书与汤显祖的生命境界》,吴凤雏、陈均主编:《北大汤显祖演讲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210、《论“感官解放”与重构中国古代“成人”审美传统》,《2021湖北美术学院首届“新文科·新艺科”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
209、《彼得·塞勒斯导演的“先锋版”<牡丹亭>是“复兴昆曲的努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208、《当代中国文人画家的思想历程》,《艺术学研究》2021年第6期;
207、《在回归昆剧传统审美精髓基础之上的现代性转换——评<梅兰芳·当年梅郎>》,《艺术评论》2021年第10期;
206、《论王岩松版<原野>的知觉现象学导表演视野》,《艺术百家》2021年第3期;
205、《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熊佛西<梅兰芳>文研究》,《戏曲研究》2021年,总第118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
204、《京剧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收获——傅瑾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初读札记》,《戏曲艺术》2021年第3期;
203、《“迂回”何以提供“进入”?》,《河北学刊》2021年第3期;
202、《以戏曲美学范畴研究为戏曲美学体系建构奠基——<戏曲美学范畴论>评介》,《美育学刊》2021年第3期;
201、《非言语意识与音乐天性》,《美育学刊》2021年第2期;另载毕宝仪主编:《艺术与科学 融合与共生:2019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现代出版社出版2021年出版;
200、《<戏剧艺术>对我的学术研究的推动》,杨扬、宫宝荣主编:《中国戏剧研究的新景观——纪念<戏剧艺术>创刊四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199、《“类”思维与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谱系》,《民族艺术》2021年第1期;另载杨扬、宫宝荣主编:《中国戏剧研究的新景观——纪念<戏剧艺术>创刊四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198、《苏联学者对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跨文化阅读的“他者”视野和误读》,《艺术百家》2021年第1期;
197、《“戏曲现代化”焦虑与当代戏曲发展的未来走向》,《戏剧》2021年第1期;
196、《不愧人间伟丈夫——京剧<梅兰芳•蓄须记>观后》,《文艺报》2020年11月23日;
195、《梅兰芳手势的非对象性审美意象营构》,《戏曲艺术》2020年第4期;
194、《艰苦卓绝的美学思想探索者》,贾玉民、赵影主编:《美学人生——中国当代美学家、美学学者的学术之路》一,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193、《论马来西亚华文话剧对丰富中国话剧历史和理论的独特价值》,《戏剧艺术》2020年第4期;
192、《从梅兰芳对杨小楼的评价看戏曲表演美学体系问题》,《戏剧》202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20年第6期上转载;
191、《论张彭春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与旧剧关系思考的翻转》,《艺术百家》2020年第3期;
190、《从尝试新潮演剧到回归“旧剧的途径”——对梅兰芳1912-1935年表演剧目转圜的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20年第4期上全文转载;
189、《对新世纪原创话剧<家客>思想贫弱的反思》,《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188、《回归学术的初心》,《中国艺术报》2020年1月17日;
187、《The Worldwide Significance of Mei Lanfang′s Performing Art》,《Chinese Performing Arts》No.1 October2019;
186、《童雁汝南肖像画的“中间现实”》,高小林编:《1998-2019童雁汝南油画作品》,湖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
185、《关于当代粤剧戏曲电影的思考》,《广东艺术》2019年第11\12期;另载佛山韵律文学艺术丛书编委会编:《2019文艺评论卷》,花城出版社2020年出版;
184、《<文艺研究>对我的学术研究的影响》,金宁主编:《<文艺研究>与我的学术写作》,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
183、《梦即生存:汤显祖笔下杜丽娘的生存场域》《文史知识》2019年第11期;另载吴凤雏、陈均主编:《在北大听汤显祖》,学苑出版社2019年出版;
182、《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中国文化报》2019年9月4日;
181、《论朱光潜<诗论>的非对象化审美思维》,《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9期;
180、《“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民族艺术》2019年第4期;
179、《梅兰芳表演艺术对当代世界戏剧进程的影响》,《南国学术》2019年第2期,《文摘报》2019年6月27日摘要;
178、《跨文化戏剧坚守戏曲主体性的尝试——评新概念昆曲<邯郸梦>》,《戏剧》2019年第1期,收入朱栋霖主编:《中国昆曲年鉴2020》,苏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177、《从<品梅记>看梅兰芳在日本接受的限度》,《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
资料《舞台艺术》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6、《地域文化审美的焦虑——对地方戏曲艺术的文化认同与偏离》,《文化中国》2018年第4期,另载王爱玲等主编:《艺术人文之社会创新与实践》,台湾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75、《让昆曲艺术回归审美的本位——昆曲<顾炎武>观后》,《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第6期;
174、《历史文献应以何种方式加以珍藏?——新版<梅兰芳全集>的收获与问题》,《文化艺术
研究》2018年第4期;
173、《汤显祖传世画像辨析》,《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
172、《后汤显祖时代与新常态》,《汤显祖学刊》第2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出版;
171、《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170、《梅兰芳具身与非具身戏曲传授实践的启示》,《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
169、《论梅兰芳与乔蕙兰、陈德霖昆曲的师承关系》,《戏剧》2018年第4期;
168、《1913-1935年戏曲变与不变的历史沉思——读张聊公<听歌想影录>札记》,《艺术百家》
201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8年第6期上全文转载;
167、《从梅兰芳建国前的尝试拍摄反思中国戏曲舞台电影的问题》,《戏曲艺术》2018年第1期;
166、《梅兰芳研究的重大收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9日;
165、《英国大学生<梦南柯>英中演出的跨文化意义》,《艺术百家》2017年第6期;
164、《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构建能代表中华美学精神的国家形象》,吴衍发主编:《当代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163、《是关联性思维还是聚合性思维?——就<和而不同——中西哲学的会通>与郝大维、安乐哲辩难》,《文艺研究》2017年第11期;
162、《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在第七届昆曲学术座谈会上的总结报告》,《艺术百家》201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
161、《苏联报刊关于梅兰芳的评论及其中译文的改译问题研究》,《文艺研究》2017年第6期;
160、《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应该传承什么?》,《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另载秦华生等主编《梅兰芳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出版;
159、《对<牡丹亭>叙述方式的反思》,《艺术探索》2017年第3期;
158、《汤剧和莎剧:都有超越时代和国界的美学魅力》,《中国文化报》2017年2月13日;
157、《我们应当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汤显祖》,《中国文化报》2017年1月6日;
156、《<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拍摄传播的主要问题》,《中华艺术论丛》第17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另载刘祯主编:《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8年出版;
155、《文人旨趣:梅兰芳的身体表演美学建构的“他者”意味》,《民族艺术》2016年第5期;
154、《纪念,以敬畏和自信的心态》,《人民日报·文艺评论》2016年11月11日;
153、《走向2016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年》,《艺术百家》2016年第5期;
152、《超越时代的巨人》,《中国金币文化》2016年第4辑;
151、《制约地方戏曲发展的观念问题》,《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1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150、《作为东西方文化巨擘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光明日报》2016年9月1日;
149、《梦即生存: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生存场域》,《光明日报·光明讲坛》2016年9月1日;
148、《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戏剧艺术》2016年第4期;
147、《Comment préserver le Kunqu aujourd’ hui?中国昆曲当代传承的状况及问题——一个学者眼中的当代昆曲传承史》(法文),法国 《Revue d’Histoire du théâtre》2016-Ⅲ年第3期;
146、《“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中国哲学美学感受、创造方式论》,《河北学刊》2016年第3期;
145、《将汤显祖文化打造成抚州的世界名片》,《抚州日报》2016年5月25日;
144、《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巨人时代”产生的“时代巨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7日;
143、《汤显祖“临川四梦”近年来的海外传播》,《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7日;
142、《关于戏曲本体论问题与叶朗、施旭升和李伟等先生对话》,《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
141、《清顺治优伶表演本< 荔枝记>的价值》,《福建艺术》2016年第1期;
140、《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戏剧艺术研究者?》,《四川戏剧》2015年第11期;
139、《昆曲< 牡丹亭>:坂东玉三郎寻“根”演绎的历史回声》,《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138、《论作为舞台艺术家的曹禺剧作》,《艺术百家》2015年第5期;
137、《关于濒危戏曲剧种的地方保护法规构建问题》,《艺术百家》2015年第3期;
136、《从青春版< 牡丹亭>上演十周年看昆曲传承的核心问题》,《戏曲艺术》2015年第2期;
135、《如何表现和表现得如何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最根本的问题》,《文艺研究》2015年第3期;
134、《居住的环境伦理美学》,《河北学刊》2015年第2期;
133、《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以< 梅郎集>为研究个案》下篇,《民族艺术》2015年第3期;
132、《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以< 梅郎集>为研究个案》上篇,《民族艺术》2015年第2期;
131、《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读张允和< 昆曲日记>札记》,《艺术百家》2015年第1期;
130、《对“艺术界”理论与“艺术制度论”的质疑》,《美学与艺术研究》第6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129、《“梅兰芳”的魅力何在?》,《中国艺术时空》2014年第6期;
128、《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思考》,《美与时代》2014年第12期;
127、《论余笑予的戏曲导演艺术》,《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
126、《对地方戏曲发展三重误区的思考》,《文艺新观察》2014年第2期;
125、《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以梅兰芳1919、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下篇,《戏剧艺术》2014年第4期;
124、《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以梅兰芳1919、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上篇,《戏剧艺术》2014年第3期;
123、《狄德罗在中国的引介及其对中国戏剧美学思想的影响》,《戏剧》2014年第2期;
122、《梦即生存:杜丽娘的生存场域》,《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
121、《话剧艺术的魅力何在?》,《四川戏剧》2014年第3期;
120、《论中西审美差异与伦理影响》,加拿大《文化中国》2013年第4期;
119、《“思想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另载邹元江主编:《中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暨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代序”,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18、《跨文化传播交流的艰难探索--中法合作上演< 司卡班的诡计>观感》, 法国《对流》第8期,另载《福建艺术》2013年第2期;
117、《梅兰芳对谭鑫培创新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戏剧》2013年第5期;
116、《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命运》(法文),法国《戏剧/公众》2013年;另载欧阳康主编:《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10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115、李一鸣《周韶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114、《迂回进入 返本开源--对陈建森批评的回应》,《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
113、《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的导向性》,《云梦学刊》2013年第4期。另载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续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112、《话剧究竟该如何说“话”》, 《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3年5月8日;
111、《“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云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新华文摘》 2013年第12期摘要;
110、《梅兰芳与京剧表演体系问题》,杜长胜主编:《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构》,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109、《梅兰芳的< 春香闹学>与“拟表演”》,《文艺新观察》2013年第1期;
108、《对梅兰芳京剧演技现代性的反思》(日文),日本《演剧研究》第36号,早稻田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07、《反思作为思想的道路》,《美与时代》2012年第10期;
106、《对梅兰芳民国初年排演“新戏”的历史反思》,《戏剧》2012年第2期,另载袁国兴主编:《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105、《张庚< 梅兰芳论>研究》,《戏曲研究》第八十四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4、《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艺术百家》2012年第3 期;
103、《传统京剧的韵味与新京剧的意味张力--台湾国光剧团“新京剧”评议》,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11年第3期,另载《福建艺术》2012年第2期;
102、《“临川四梦”的文化书写与汤显祖文人形象的虚拟塑造》,台湾《戏剧研究》第9期, 台湾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1、《梅兰芳< 奇双会>表演问题探》,《文化遗产》2012年第4期,另载《中国昆曲论坛2010》,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出版;
100、《布莱希特在中国戏曲演艺界和理论界被接受的诡吊》,《戏剧》2012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13年第3期转载;
99、《作为审美思维限制的戏曲艺术的间离--以梅兰芳电影< 游园惊梦>的昆曲表演为例》,《戏剧》2011年第4期,另载叶长海主编:《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
98、《心观与聚合思维--科学与人文创造性思维的共同基础》,《美育学刊》2011年第5期;
97、《沈虹光剧作思维与现象学的艺术直观》,《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另载《沈虹光剧作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96、《丑角意识与儒家思想的心理本质》,贾磊磊等主编:《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95、《布莱希特< 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解读》,《美学与艺术研究》第3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94、《艺术的纯粹性与感情的位置》,《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3 期,另载《现代科技与现代艺术新视界》,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
93、《智顗“一心三观”的审美意味》,载麻天祥主编:《中日韩天台学术对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92、《继承永远是创新的前提》,《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1年3月25日;
91、《曹禺与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戏剧艺术》2011年第3期“动态信息”栏目作了摘要,另载田本相等主编:《永生雷雨--曹禺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江出版社2011年出版;
90、《诗之“体”与诗之“用”:船山诗学的两个向度及其中介》,(韩国)《退溪学论丛》第16辑,退溪学釜山研究院2010年12月出版;
89、《从梅兰芳对< 游园惊梦>的解读看其对昆曲审美趣味的偏离》,《戏剧》2010年第4 期;
88、《戏曲艺术的地域性与问题个案研究》,《中华艺术论丛》第10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87、《审美感知与日常生活》,吕梅主编:《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讲坛演讲录》,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
86、《民国初年梅兰芳投身新潮演剧的历史语境及其问题》,《戏剧艺术》2010年第3 期;
85、《国标舞的困惑》,《福建艺术》2010年2期;
84、《谁是“梅兰芳”?》,《文艺研究》2010年第2期;
83、合著《对三十年来中国审美文化嬗变的反思》,《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5期转载,另载冯天瑜主编:《“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集》“文化建设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82、《对美之意象的非对象化感知》,《学术研究》2009年第4期;
81、《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80、《戏曲体验论的困境》,《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79、《为何“梅兰芳表演体系”不能成立?》,《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09年2月13 日,《中国京剧》2009年第4期转载;
78、《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另载《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代表作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77、《“道”何以“法”“自然”?》,(韩国)《东洋文化研究》第4辑,东洋文化研究院2009年出版,另载《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76、《象思维:〈寒江独钓图〉的审美意味》,《中国艺术教育》2008年第1 期;
75、《脆弱的张力:体验与表现的统一;阿甲戏曲美学思想研究之一》,《戏曲研究》第七十六辑,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年出版,另载《百年之祀:阿甲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74、《从阿甲对梅兰芳的批评看建国之初“戏改”运动的问题》,《戏曲艺术》2008年 第2期;
73、《对传统的坚守与开拓--喜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的< 邯郸梦>》,《上海戏剧》2008年第5期;
72、《关于〈燕尼.马克思〉的对话》(德文),载《中国人的马克思情结》,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社2008年出版;
71、《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艺术百家》2008年2期,《戏剧艺术》 2008年第3期“动态.信息”栏目作了摘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08年第5 期全文转载;
70、《从周信芳与应云卫的合作看“海派京剧”的本质》,《戏剧艺术》2007年第4期;
69、《对话剧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质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8、《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另载《香港戏剧学刊》第七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7、《京剧艺术的歧路》,《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
66、《必极工而后能写意--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反思之一》,《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6期;
65、《走不出的西方戏剧美学强势话语语境--对张庚戏曲美学思想的反思之一》,《戏剧》2006年第2期,另载《张庚学术研究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
64、合著《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美学》2006年第4期转载;
63、《情立世界》,《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6年第6期摘要;
62、《汤显祖情至论对儒家思想的扬弃》,《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1、《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戏剧艺术》2005年第3期;
60、《建构非在场的陌生化世界--由胡塞尔到萨特、海德格尔》,《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59、《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戏剧》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05年第4期转载,另载《中国话剧研究》第1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出版;
58、《偏离规范与陌生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另载《艺术学》第二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6年出版;
57、《“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与成中英先生商榷》,《当代道家与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56、《限制与自由》,《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3期,另载《含英咀华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55、《论非对象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4、《情至本体思想探源》,《戏剧》2004年第2期;
53、《艺术“风格”、“流派”论质疑》,《二十一世纪中国戏曲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出版;
5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4月6日,另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7辑;
51、《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 期,另载徐子方主编:《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50、《生命的甾重意识》,《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9、《别了,< 贞观盛事>》,《戏剧之家》2004年第3期;
48、《文化祈望》,《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1期;
47、《戏剧本体论承诺的限度》,《戏剧》2003年第4期;
46、《书香.墨韵.生命境界--谈汤氏家族藏书与汤显祖创作之缘由》,《中华戏曲》第2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45、《关于电影艺术“怎是”的思考》,《戏剧艺术》2003年第4期;
44、《试论船山诗学的内在矛盾性》,《哲学研究》2003年第7期,另载《萧箑父教授八十壽辰纪念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43、《是走进还是走出?》,《文艺新观察》2003年第3期;
42、《对偏离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反思》,《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1、《汤显祖灵根睿源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0、《偏离历史与陌生化》,《戏剧》2003年第1期,另载《当代美学评论》200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39、《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戏剧艺术》200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2年第6期转摘,另载由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戏剧艺术三十年丛书《戏曲考论.戏曲卷》;
38、《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1期转载;
37、《汤显祖以情抗理之“理”是宋明理学之“理”吗?》,《中州学刊》2002年第2 期;
36、《梦思--审美至情体验》,《戏曲研究》第58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出版;
35、《史诗剧:审美效果与道德效果双重实现的“伟大形式”》,《戏剧》2002年第1期;
34、《布莱希特史诗教育剧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33、《论史诗剧的限制与陌生化效果》,《戏剧艺术》2001年第4期;
32、《简析徐良傅对汤显祖思想的重要影响》,《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1、《史诗剧:被限制戏剧的难题》,《戏剧》2001年第2期;
30、《狂斐之章》,《东方文化》2001年第3期;
29、《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孔子研究》2000年第5期;
28、《汤显祖的“意识境界”刍议》,《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7、《我们该如何纪念汤显祖?》,《戏剧艺术》2000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舞台艺术》转载,另载叶长海主编:《牡丹亭:案头与场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出版;
26、《对情“持转易之关”与晚明对新理性的渴求》,《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00年6 月15日;
25、《独有生命与自作主宰》,《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6月6日;
24、《唐明皇设置“教坊”的历史意义》,《中国文化报.理论版》1999年10月20日;
23、《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博览群书》1998年第11期;
22、《表演人生--与邓晓芒教授对话》,《中国书评》总第13期;
21、《文化历史:历史向人的回归--关于整体性世界历史观的几点思考》,《理论月刊》1998年第4期;
20、《善良.善举.自由意志》,《光明日报.理论版》1998年7月17日;
19、《汤显祖情至本体论》,《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2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18、《世界化、个性化--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理论月刊》1997年第2期;
17、《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7年第3期转载;
16、《忧乐圆融.中庸.丑角意识》,台湾《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10期;
15、《关于与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生成相关的几个问题》,《戏剧艺术》1996年第4期;
14、《论< 樱桃园>中的“停顿”》,《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6年第12期转载;
13、《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
12、《卦象--哲学性与艺术性的符号》,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996年第2期;
11、《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学术月刊》1995年第12期;
10、《想象力.独创性.自由--论康德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天才特征》,《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9、《心物交感--文艺本体论》,《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8、《解释的难题与创造的解释》,《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图书报刊研究》转载;
7、《生命哲学与生命美学》,《哲学研究》1994年第1期;
6、《讽谏传统和乐天精神--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文化基因》,《戏曲研究》第47辑,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3年。入选王馗、谢雍君主编:《1957-2020<戏曲研究>文选》第三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
5、《个体意志和丑角意识--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文化基因》,《戏剧》1993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3年第12期转载,另载《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4、《史学之美,“朴”、“实”相生》,《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2期;
3、《中西比较:〈周易〉思想研究的新维度》,《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2、《试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的审美层次》,《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1、《探寻中国当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准确轨迹》,《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1期。


主要著作:
6、《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5、《论意象与非对象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4、《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3、《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戏剧“怎是”讲演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汤显祖的情与梦》,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汤显祖新论》(修订版),台北:国家出版社2005年出版;《汤显祖新论》(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主编:
7、主编:《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6、主编:《美学与艺术研究》第8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5、主编:《美学与艺术研究》第7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4、周育德、邹元江主编:《汤显祖研究论文集粹》,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
3、主编:《中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暨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2、周育德、邹元江主编:《汤显祖新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出版;
1、主编:《汤显祖研究在遂昌——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2014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非对象化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14BZX106,已结项;

2、2007年6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7BZX064,已结项;

3、2001年12月获准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项目批准号:01JA720038,已结项;

4、2001年8月获准主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丑角意识与丑角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BB16,已结项。

 

 

社会兼职

中华美学学会理事、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兼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戏曲戏剧》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江西省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兼客座研究员。

 

获奖情况

20、2020年11月5日《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一书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2020年11月14日《从梅兰芳对杨小楼的评价看戏曲表演美学体系问题》一文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二等奖;
18、2019年12月31日《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一书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
17、2018年11月《汤显祖新论》一书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6、2018年10月《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一文获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十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15、2017年11月《中国昆曲当代传承的状况及问题——一个学者眼中的当代昆曲传承史》(法文)一文获武汉大学第十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4、2016年12月15日《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一书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3、2016年11月《汤显祖新论》一书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
12、2015年12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荣誉证书;
11、2013年4月《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一书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10、2010年11月《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一文获2009《艺术百家》年度论文优秀奖;
9、2009年11月《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艺术百家》2008年度论文奖二等奖;
8、2009年2月《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一文获武汉市政府第11届社科成果评奖优秀奖;
7、2007年12月《对“戏曲导演制”存在根据的质疑》一文获湖北省第五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
6、2003年11月《论艺术无“风格”、无“流派”》一文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1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坛”一等奖;
5、2003年9月《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一文获第十七届“田汉戏剧奖”评论奖一等奖;
4、2003年1月《史诗剧:审美效果与道德效果双重实现的“伟大形式”》一文获湖北省第三届文艺论文奖一等奖;
3、2003年10月《陌生化理论及中国艺术的陌生化倾向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2002年12月获武汉大学2002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1、1999年12月《论戏曲丑角的美学特征》一文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论文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