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  副教授

师资队伍

刘秉毅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9-02


 

姓名:刘秉毅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办公室:振华楼B520

 

接待时间:

 

邮箱地址:liubingyi@whu.edu.cn

 

简 介

刘秉毅,1986年生,山西太原人。2005-201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博士学位。2014-2019年任教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起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20年首批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开设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邓小平哲学、历史哲学


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三作者)。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当代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

《习近平的人民主体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从文本研究到现实关切——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德籍专家埃克·考普夫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4期。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的多向度展开》,《兰州学刊》2016年第6期。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基于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毛泽东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尼克·奈特对经验主义方法的批判为例》,《毛泽东研究》2016年第1期。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兼论马克思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唯物辩证法大纲〉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纪念〈唯物辩证法大纲〉成书50周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第二作者)。

  《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第二作者)。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当代解读”。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比较研究”。

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参与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思想方法论解说”。

 

社会兼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责任编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

 

获奖情况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