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理学系费定舟副教授团队在《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IHSI 2020)》(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29
本网讯(通讯员 武哲宣)近日,我院心理学系费定舟副教授团队的“Narrative Review of the Role of Wearable Devices in Promoting Health Behavior: Based on Health Belief Model”一文在国际会议《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IHSI 2020)》上发表,会议时间为2020年2月19日-21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是武汉大学,第一作者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费定舟副教授,第二作者是我院19级硕士研究生王霞。
IHSI 2020会议是一个跨学科的会议,旨在讨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交通、城市化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等工业、经济、政府和教育领域,会议论文集由Springer出版,除被EI收录外,还被计算机界知名数据库DBLP,与Web of science齐名的科学数据库SCOUPS收录。
该篇论文的基本构想由研究生导师费定舟老师提出,并指导其硕士研究生搭建了研究的主体框架,由该生完成论文初稿,并经过导师的审议最终定稿。论文主要基于健康信念模型(HBM),探讨了诸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是否能够诱发有助于改善人们健康状况的行为,概述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可能性、有效性和局限性。
该综述聚焦于运动和健康辅助型的可穿戴设备,通过考察对HBM的拟合程度来解释可穿戴设备是否能够引发行为的改变。HBM由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综合而成,主要用于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是一个通过干预人们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的健康教育模型。有研究证明HBM中的变量能够有效地预测行为,并且其中感知障碍和感知利益两个变量是最强的预测因子。而通过回溯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可穿戴设备在这两个预测因子上都有所贡献,因此可穿戴设备在促进健康行为上存在可能性,只是这一可能性局限于人们感知利益和感知障碍的相对强度。感知利益相对强度高于感知障碍时,可穿戴设备能够促进健康行为的产生;感知障碍相对强度高于感知利益时,可穿戴设备不具备促进健康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现有研究证明可穿戴设备体现了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求,而这种自我管理的需求能否引发自我管理的动机,从而发生行为的改变,正是现有的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所以本次研究可以看作是在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
- 附件【 论文全文.pdf 】已下载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