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哲院  >  正文

【人民网】武大师生热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10-24

http://hb.people.com.cn/GB/194087/194089/15961609.html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突出、实力雄厚的高校,武大师生对此次会议极为关注,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武汉大学近期也出台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学校还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融入即将召开的“全校哲学社会繁荣发展大会”,推动实施“高端人才建设计划”、“学科优势提升计划”、“学术精品涵育计划”、“学术平台拓展计划”和“国际交流促进计划”,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贡献。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武汉大学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要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学校将坚持高端引领、优势集成、国际对话、源头创新、服务发展,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引领主流、占据前沿的学术领域,再出一批精品力作,为显著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出新贡献。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武汉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被公认为居于全国一流前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为推进武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武汉大学一方面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传承、凝练和弘扬一流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精气神”,以大气魄、大视野、大胸怀、大贡献、大发展的精神,把武汉大学办成顶天立地的大学,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陶德麟: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也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决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中的一员,深感有责任为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纲纪:

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提高文化自觉,就是要充分认识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只有具备了这种充分的文化自觉,并加以落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蒸蒸日上。

在提高文化自觉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文化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原始氏族社会曾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并深刻影响到国家产生之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继承了来自原始氏族社会的宝贵思想,比如仁爱、民本、大同思想。和西方古希腊的文化相比,它既有不及古希腊文化的地方,又有远远超过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化的地方,这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应当是和能够是和谐统一的,这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第二,在“五四”之后,特别是在我们党成立和取得政权之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成为引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又正是19世纪以来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想中唯一符合科学的、超越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它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手段和影响力还不及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但从历史发展的远景来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我们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必为此而感到悲观。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傅才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讨论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最高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命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其战略价值和政治意义必须放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近代以来的160年间,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中心―沉沦―边缘化―奋起―再中心化”的周期轮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休,中华文化开始了再度进入世界文化中心区的进程。但相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于世界的宏伟进程,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构成了战略性障碍:一是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配套,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强;二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不相适应,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量没有充分发挥;三是公益性文化建设与国家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要求不相适应,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进一步确立了国家文化发展问题的政治解决路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承担起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方卿:

英国作家杰克・罗琳的一部长篇小说《哈利・波特》,十年多的时间从图书领域伸展到影视、唱片、主题公园、玩具等诸多关联行业,创造了近600亿美元经济效益。这表明,文化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具有直接的商业价值。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关注与重视的主要是文化的精神价值,对文化商业价值的开发重视不够,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在商不言商”。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才第一次正式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虽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但是,真正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将为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方向,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08级本科生倪清:

当年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竟然被别的国家申遗成功,这体现我们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明显不足,我们需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研究生阮学冰:

我们身边的部分同学仍存在着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社会上更是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对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应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同时现有的文化事业和产业还要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而要充分发挥育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