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长江论坛第六十一讲在我院举行

长江论坛第六十一讲开讲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11

本网讯(通讯员:黄丹阳)哲学理论的交织如细密春雨,创新思想的迸发引掌声雷动。201868日下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07报告厅迎来了精彩的长江论坛第六十一讲。北京师范大学吴向东教授、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和南京大学张亮教授共同带来了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与反思”的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士发教授主持,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三位教授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分别从价值哲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同维度多方位解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路径、研究问题与研究成果,并各自阐发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展望,逻辑论证严谨,思想阐释深刻。

吴向东教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他联系中国具体实际指出,近四十年价值哲学研究经历了从“价值”到“评价”、再到“价值观”研究的历程,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第二,价值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第三,深刻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第四,关注对传统价值思想与国外价值理论的研究。吴向东教授提出,价值的本质、价值评价的标准和合理性问题、价值观的结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都是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哲学的发展任务应当与时代相结合,由此,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趋向在于探究新文明形态的价值原则与价值理念,以及对科技发展的价值反思。

邹诗鹏教授以德国古典哲学与德国人的文化自觉为切入点,阐明了马克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由此类比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时代主题和具体实际的关系。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好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现实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就在于变革与创新。他还指出,我们应关注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辈学者的理论,尤其应当重视并学习他们很强的哲学问题意识。

张亮教授主要阐述了他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他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传情况与时代背景,并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渐兴盛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张亮教授接着由理论回顾转向问题反思。他提出,当前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着过于求“新”的问题,即过于追求对新流派、新人物、新思想的阐释,而丧失了历史方位感,失去了此理论研究的初心,也造成了学术判断力与鉴赏力的下降。针对此问题,他提出了对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点展望:第一,应回到中国立场,进行自我理论建构;第二,应走向对话与批判,即平等地与当代国外激进思潮进行对话并批判;第三,应从学理上回到二十世纪更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

随后,在交流与提问环节,各位老师对新文明形态、无产阶级概念、现代的民粹主义等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与解答。

吴向东教授、邹诗鹏教授和张亮教授的讲座内容既包含了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历程的回顾,凝练了对具体理论、研究方法的反思,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研究与发展寄予了展望,提出了思想的创新方向。本次长江论坛激发了大家对相应哲学问题的思考,为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多维度思考和学术创新的典范。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