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员好故事】在热心公益中成长——记哲学学院王钲甫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9-12


【基本情况】

王钲甫,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2014级本科生,哲学学院心理学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大学本科期间热心公益活动,曾在大一大二连续两年暑假前往安徽省圣泉乡中心小学进行支教,并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心扬暑期支教实践队副队长、队长,带领支教队30余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及差异》和《农村儿童家庭亲密度对其学校适应性、学校态度的影响》。2017年志愿参加武汉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将于本科毕业后前往西部基层地区志愿支教一年。

2016年暑假 在圣泉乡小学给孩子们上课

2015年暑假,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我参加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的心扬暑期支教实践队,这是一个以在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载体、以进行社会心理学相关主题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支教组织。说实话,最初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也是因为学院里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个要求,于是自己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却没想到,当我迈出了去农村地区支教的第一步,我今后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因此迎来一个拐点。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支教,第一次去到北方——安徽省圣泉乡中心小学,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教鞭当老师。而心扬暑期支教队的宗旨,不仅仅是向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传授知识这么简单,毕竟,短期支教,时间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我们不敢妄言在短短一个暑假就能带给孩子们知识上的巨大飞跃。我们带着更重要的任务来——给农村地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以心理关怀,借助哲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学科优势和武汉大学心理健康协会的组织优势,去基层、下一线,去进行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见到孩子们的第一面是在一个燥热下午的“开学典礼”上,我看到所有的孩子站在操场上,当地小学的校长指给我看:“这两排就是你要教的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于是我看到一个个黑黑瘦瘦的小小身影,站在我旁边的另一位支教队员惊讶地说:“五年级的学生个头才这么小?”我心里也很诧异。我领着他们走去教室,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一遍悄悄地说着什么,一边偷偷地笑。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用方言问我们话,我没听明白,不得不弯腰再问一遍:“你说什么?”然后他们又笑,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开学第一课,我让所有人依次到讲台上介绍一下自己,结果所有学生都胆怯到不行,要么吞吞吐吐,要么羞红了脸,有的都不敢站起来,几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样完成一个合格的自我介绍。于是我教他们,至少要告诉大家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住在哪里,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等等。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按这个模板来说,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个性。内敛,朴实,顽劣,这是我对这群学生的第一印象。

在圣泉乡,我们白天给学生上课,傍晚放学后去学生家里家访。事实上,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真正贫穷的不仅仅是经济,更贫穷的是观念——家长的教养观念、当地老师的教育观念。而来自原生家庭和原生环境的观念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人格和能力。在当地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而在那部分性格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于是我们利用家访的机会做了深入的调查,发放了上百份心理测量问卷,最终形成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及差异》这一考察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当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特质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呼吁家长和学校老师注意重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武汉大学校团委的评选中,这份报告获得了社会实践成果三等奖。

2016年的暑假,我再一次参加心扬暑期支教活动。这次前往,是因为去年和学生的约定,离开的时候学生们问我:“王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我说可能不来了,因为还有其他事情等着我去做。结果他们都说:“老师,如果你不来,那我也不来了。”就这样,到了第二年,心里还是惦记着那里的小孩子,我依然决定去支教。届时,我担任支教队队长,在全校各个院系范围内进行志愿者招募。这一年,我的感触和去年相似,却又和去年有所不同。相似的是,我看到这里的孩子依旧瘦瘦小小的,还是那么内敛、朴实、顽劣,他们内敛的时候让人心疼,顽劣的时候又那他们没办法;不同的是,我开始认识到,其实我们到这里来,就是给他们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不只有周围田野和家里的牛羊,他们应该有机会走出大山,去拥抱更好的人生。而前提是,他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未来其实可以和眼前完全不一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目,就像他们的家长一样,对眼前的贫穷无动于衷。而我能做点什么呢?

也是在这一年,我遇到一个小孩,十分抗拒来学校上学,十分依赖他妈妈,每次妈妈送他来学校,就不让妈妈走。这个小孩平时很乖巧,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心理异常。他妈妈听说我是武汉大学心理学专业的,专门跑来和我讲她儿子的情况,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我很欣慰农村地区的妈妈还有这样的觉悟,能够察觉到平常人不易察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于是这次我又做了儿童学校适应性的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农村儿童家庭亲密度对其学校适应性、学校态度的影响》,后来获得校级暑期实践成果二等奖。而这个小孩,一直到现在都和我有联系,他会问我很多问题,我很开心能够在他成长的路上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到了2017年暑假,由于实习的缘故,我无法再去圣泉乡,不能见见那里的孩子。于是我写了亲笔信,委托这次支教的志愿者带给那里的孩子。后来志愿者告诉我,孩子们看到我的信,一边看一边哭。我相信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纯粹的,他们对感情十分珍惜。

大学期间的支教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我们祖国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这样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也极其不均衡,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需要我们去改变。这是我对支教的情结和执念,于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选择了参加武汉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将于本科毕业之后前往西部地区志愿服务一年。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从来就不应该是一句空话,“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需要大学生党员去实践,“人民”也从来都不遥远,只有去基层,才是真正的到群众中去。

(哲学学院心理学本科生党支部)


【故事点评】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王钲甫同学热心公益活动,连续两年参加暑期支教活动,并将于本科毕业后前往西部基层地区志愿支教一年。如果仅仅是这样,我只会认为他和很多优秀的武大学生一样,具有崇高的个人品格。触动我的,是他说:“人民”从来都不遥远,只有去基层,才是真正的到群众中去。这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精神和意识的集中体现。我希望,在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党员、更多的青年学子,放下个人的“小确幸”,树立家国情怀、人民意识,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龙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