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国际交流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图书分馆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 作风建设 下载中心 研究生招生复试 党史专题 English Version
学生工作2
洞悉中西文化背景中的伪君子——记“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求真主题讲座
点击:     发布时间:2015-05-07

当道德伦理中出现“伪君子”——他是希腊剧场里的“演员”还是儒家体系中的“德之贼也”?是圣经里的“hanef”还是孟子眼中的“禽兽”?

2015年5月6日晚上7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第十一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求真主题讲座在学院报告厅举行。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陈江进老师应邀成为主讲“中西文化背景中的伪君子”。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围绕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伪善与伪君子,老师与同学们各抒己见,热烈探讨,一层层剥开伪君子的外壳,一步步探寻道德界限的坚守。

伪君子从何而来?

讲座伊始,陈江进老师就展现了学者的专业态度,对伪君子的来源进行了考证:一是来源于希腊,是指剧台上的演员(hupokrites),他们虽然在舞台上表演不同角色,但是并没有道德涵义,道德上处于中立的态度;二是《圣经》中具有不正当或好欺骗他人的心灵的人(hanef),被赋予道德上的谴责。

从对词源的考察,老师总结出了伪善的四大本质:伪善一定包含了欺骗的成分;伪善包含不一致性,伪君子具有一定的人格分裂性;伪善要求伪君子要处于一种有知的状态;伪善要求伪君子的内在动力是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当触及自己的利益时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道德。

中西文化背景下对伪善的态度

“总体来说,西方古典哲学与中国古代儒学在对待伪善的态度上大体相似。”西方古典哲学鄙视伪善,他们认为人真正的幸福在于追求心灵纯洁的和谐与平静,因此,伪君子的幸福感排在第三,位居君子与小人之后。这种观点,与儒家的安贫乐道,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解决的伪善的办法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古典主张用理性来克制欲望,儒家主张建立心的体系,重视自身修养。“他们对道义、忠信的理解不尽相同,西方认为,人要用理性来控制欲望;儒家认为,人要有忠义理智信。”

西方对伪善态度的转变

陈老师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谈西方现代哲学家对伪善态度开始转变。近代哲学家不再强调用理性来克制欲望,追求幸福,而是对伪善持中立的态度。例如马基雅维里就认为,君主要效法狮子与狐狸,善于伪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转变使得在克服道德伪善的问题上,需要中西方的共同努力,即外在的西方制度设计与内在的儒家道德修养形结合,而制度设计放在公共领域,德性修养放在私人领域。”老师在结论中如是说。

“人人都是伪君子么?乔布斯是伪君子么?”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展开讨论。关于伪君子和小人谁更强的问题,陈江进老师答道:“从外部影响来看,两者都差不多,但用古典哲学从灵魂内部来评判时,伪君子的灵魂内部更堕落。”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精神家园”系列活动之“求真”讲座虽然已经落幕,但对“伪君子”的探讨让同学们对道德的追求又进了一步。如同陈江进老师所说,道德作为每个人心中的天平,更多应用来衡量自己,而非评判他人。

(文:周兰萱 杨帆 图:周亚璇)

地址:中国 武汉 珞珈山 邮编:430072 版权所有 © 201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教师登陆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