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国际交流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图书分馆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 作风建设 下载中心 研究生招生复试 党史专题 English Version
学生工作2
宗教:人生的终极思考 ——记“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闭幕式暨宗教哲学讲座
点击:     发布时间:2015-05-10

5月9日晚,哲学学院第十一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闭幕式暨“宗教与人生”讲座在学院大报告厅举行。麻天祥教授应邀成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阐述宗教与人生的关系。 人生的追求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真理是什么?宗教与人生有什么样的联系?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时代里,如何才能安顿身心?麻教授从于右任的胡子、梁漱溟的名言以及马克·吐温的两个寓言故事,分别阐明了人们执著的心理、价值判断、追求及情感等问题,进而指明宗教所关注的是终极追求,直接关乎人生,尤其是人生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念。

“宗教是对有限(生)和无限(死)的思考。”麻天祥教授强调宗教与迷信、信仰的不同,宗教是给人一种终极性的追求,将抽象的至善至美具体化,成为人们可以真实把握到的具象的东西。

“宗教就是借助心力,超越有限,领悟乃至把握无限,从而实现人的终极价值的合理性过程。”麻天祥教授列举了古今中外一些思想家对宗教的看法,指明宗教同有神无神无关,而是同人生密切相关。胡适认为宗教就是不朽;泰利斯宣称万物有神是宗教;释伽否认有任何主宰一切的神祗也是宗教。

“佛教讲的是一种否定的哲学、是一种因果论。”从毛泽东与赵朴初的对话中探讨佛家的辩证思维;由印度丞相端油过街未洒一滴体现印度佛教中的定。佛教尤为强调“缘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聚合。“生即是灭,灭即是生”,人是在不断生生死死的变化中,达到生死自如。人不仅具有一个肉体,更具有一个主宰的精神性的灵魂,具有这种超越性的看法,就超越了生死。

拼图4.jpg

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有同学提问“对于死亡,人们总有好奇和恐惧,如何把握生死的距离?”麻教授联系当下一些人轻生的现象,从儒、道、基督等视角作了解答并强调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到生命神圣性的重要性。生命是神圣的,而死亡,是不能主动做的选择。“自由的人绝少思虑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是超越生死的追求(哲学家斯宾诺莎)。”

闭幕式的最后,主持人致闭幕词,宣布哲学学院第十一届“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系列活动闭幕式暨宗教与人生讲座圆满结束。聆听讲座的一名同学表示获益匪浅,“帮助我正确认识宗教的意义,妥善处理对生死的无奈并对我的人生追求提供新的思考。”至此,本次活动落下帷幕,但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不会停止。

(通讯员:柳宁馨、周焱琳)

地址:中国 武汉 珞珈山 邮编:430072 版权所有 © 201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教师登陆 旧版入口